每50人1患強迫症

出門前經常反覆檢查家中角落,並要拍照紀錄?放雜物必須按高矮、顏色等指定排列,否則感惶恐不安?曾有女士大病後特別害怕沾染細菌,外出返家後要大掃除,連丈夫也要日洗夜洗致「主婦手」,妻子病情持續數年才求醫。精神科醫生指出,每五十人中,約一人在一生中某些時候罹患強迫症,臨床所見多與壓力有關,此症復發機會較其他情緒病高。

強迫症是焦慮症的一種,本港發病率與國際相若,約百分之二,男女的發病率相等,患者多在二十歲前發病。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歐陽國樑稱,強迫症可分為強迫思維及強迫行為兩大類,前者是患者不自控地重複思考一些想法、影像或單字等;後者是患者不斷重複某些動作,例如清潔、收集物件或將物件排列整齊並放於「正確」位置。

OL怕菌頻打掃 夫洗出主婦手

患者並非樂意做上述事情,他們亦有被迫的感覺。歐陽國樑舉例,經常洗手不表示有強迫症,但若腦海不斷浮現「非洗手不可」或「不洗手會生病」等想法,並用了不合理時間洗手,便要留意。患者重複檢查事物,例如出門後會想是否已鎖門,然後折返家中查看;又或出門前檢查家中每個角落,並要檢查數次,甚至拍照紀錄。

歐陽國樑稱,部分患者會減少出街,社交生活大受影響。有時不只患者受苦,家屬也承受不少壓力。曾有卅歲OL患者害怕沾染細菌,回家後要大掃除且有步驟,首先換家居服,然後沿入屋路線清洗,再沖涼。她後來要求丈夫參與大掃除,丈夫日洗夜洗致「主婦手」。若丈夫不依其指示,女病人即感焦慮及暴躁。妻子後來亦感到工作受影響,加上丈夫鼓勵而求醫,強迫症情況已持續三、四年。

腦部血清素失衡亦較易致病

歐陽國樑稱,臨床所見發病多與壓力有關,復發機會亦較其他情緒病高。若家人患強迫症者,罹患機會較一般人高;又或腦部某些區域的血清素失衡,亦較容易患病。強迫症的治療時間較長,病人需接受認知行為治療,醫生會引導病人反思自己的想法是否理性。若病情與血清素失衡有關,病人需服血清素,減低焦慮感覺。

記者曾愷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