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派參選,矢志奪取議席,令傳統泛民承受空前壓力,也打亂原有的計劃,甚至可能失去原有的優勢。去年的區議會選舉,傘兵組織拒絕與傳統泛民協調,今年初的新界東立法會議席補選,本土激進派同樣拒絕協調。九月立法會選舉更是順理成章,不接受所謂「雷動計劃」的安排,最終令超區選戰各走各路。本土派的理念與傳統泛民大不相同,前者高喊自決的口號,主張修改《基本法》及全民公投香港前途,後者沿用一貫政治反對派的策略,要用議會來制衡政府。
有趣的是近日美國共和黨初選特朗普化不可能為可能,以政治素人的姿態,雖然不符政治正確的規律,語不驚人誓不休,卻最終擊敗一眾共和黨政客,成為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令政治專家及新聞界大跌眼鏡,本土派的參選策略,似乎與特朗普頗為相似。
本土派矢言為政壇帶來轉變及希望,其香港自決甚至港獨的理念與主流民意格格不入,卻在年輕人中大有市場。本土派視傳統泛民為精英階層,逐步走入建制而不自知,其策略根本不會成功,年輕人已厭倦舊的一套,希望本土派能打破政治悶局。
本土派就像特朗普,做回自己,想講甚麼就講甚麼,視傳統泛民早已「離地」;本土派相信年輕一代求變,不接受既有的價值觀與遊戲規則,會投票予其候選人。就算勝算不高,起碼通過參選帶出本土派的主張,相信假以時日,終能成功。本土與泛民的碰撞,勢必成為立法會選舉的最大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