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貨櫃碼頭排名持續下跌早在業界意料之內,最重要還是保持足夠的競爭力,令數以萬計僱員的飯碗能保得住,人工不致大跌。不過,工會的調查結果卻教人擔憂,工友開工日數不斷減少,收入無可避免縮水。
工會為工友爭取較佳待遇乃天公地道的事,不過眼見碼頭吞吐量每況愈下,亦明白業界營運之艱難,要求加薪的幅度不會太高。去年通脹率逾百分之三,不同工會的開價由六至八不等。
據悉上月初碼頭各外判商管理層陸續要求工友簽署文件,加薪幅度約百分之四,比工會的要求明顯較低,但估計工會的反應不會太激烈,礙於經濟環境整體向下,業界營運有種種困難,相信加薪將爭持於四、五個百分點之間。
二○一三年國際貨櫃碼頭持續四十日的工潮震動社會,並成為國際新聞。結果勞方成功爭取百分之九點八的加薪幅度。其後有外判商因成本不勝負荷而結業,而當年香港貨櫃港排名第三,隨即逐年下滑,至今已跌至第六位。值得注意的是,工人的加薪幅度亦跟隨排名不斷向下走。
全球貨櫃港的大趨勢是起落貨櫃走機械化之路,人力需求逐漸減少。工潮結束之後,碼頭已加快引入全新電氣化龍門架吊機以提升操作效率。業界估計未來五至七年,貨櫃船的泊位會陸續半自動到全自動化,尤其是岸邊塔機,屆時碼頭將會減少四分之一的人力需求。不過,碼頭及貨櫃用地不足,始終是物流業的軟肋,且看政府何時能滿足業界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