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政治解碼:鉛水報告 管治鏡子

遲不遲、早不早,美國密歇根州弗林特市的鉛水危機爆發至今十八個月,日前當局終於展開追究行動,正式起訴三名涉事官員,這一最新發展恰巧撞上香港的鉛水調查報告發表在即,會否成為照出港府包庇官員的鏡子?

由特首任命的食水含鉛超標委員會暫定周三呈交調查報告,唔使問阿貴,報告又是找出成因、檢視制度、提出建議,翻來覆去三幅被,港府不覺悶,市民都覺悶。說實話,關於事件「鉛頭」和日後補鑊措施等資料,之前水務署和房委會的兩份報告已經一清二楚(最清晰的內容就是將終極責任推給水喉匠等業界人士),沒必要再來一份複製本,社會期待看到的新內容是當局揪出失職官員或部門,追究責任,作出懲處,還受影響居民一個公道。

當然,調查報告或許會點名批評水務署和房屋署,附加幾句「缺乏警覺」一類的負面評語,從港府的角度,已經算是追究了責任,兩個部門亦承擔了苦果,情況正如當局在民航處處長羅崇文退休新聞稿中沒有按慣例寫下幾句稱讚語,已經算是令他受到懲罰一樣。而事實是,對於這種搔不着癢處的問責方式,失職官僚根本不當一回事,社會更加不會收貨。

對失職官員究責,不僅關乎市民對公共食水安全的信心,亦關乎社會對政府管治和施政的信心。香港和美國的鉛水事件無論在起因、過程和遺害均不能相提並論,兩者當然不能直接比較,但社會要求政府問責的道理卻是如出一轍,別無二致。密歇根州檢察長許特形容,被起訴官員沒有履行責任,保護弗林特市民的健康,這次檢控是要挽回密歇根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在香港鉛水風波,港產官僚有沒有履行責任,保護港人健康,大家一目了然,而港府有沒有盡最大努力挽回市民對政府的信任,答案亦是不言而喻。

王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