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經濟波動大,美國及歐洲市場疲弱,令內地及本港的外貿短期內難有起色,直接影響航運企業的收益大幅減退,連帶貨櫃碼頭的業務亦同時下滑。對於目前的困境,內地應對有法,本港則苦無良策。
內地集權制之下,中央迅速調整策略,國務院相關部門於今年初宣布對進出口關稅進行適度調整,舉凡需求大的先進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原料等的進口,均以暫定稅率方式降低此類產品的進口關稅,而各主要港口亦有相應措施加以配合,以促進貿易,同時帶動港口碼頭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國際航運企業重組的世紀變局,內地港口亦借勢調整,因勢利導,力爭上游。今年二月,全球貨櫃港位居第四的寧波舟山港,與全球最大航運公司馬士基簽訂深化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着力在港口航運、碼頭經營、物流項目以及人員培訓交流等領域合作,謀求共贏。
反觀本港,只能坐困愁城,業界期望政府盡快提供更多用地,以紓緩貨櫃及物流業空間嚴重不足的問題。運輸及房屋局官員近日表示,明白香港面對區內其他港口的激烈競爭,政府正着手增加港口後勤用地,擴大貨櫃堆場空間及增加駁船泊位設施,以提升港口處理轉運貨櫃的效率。
事實上,類似的說法並無新意,業界翹首以待多年,仍未見政府兌現承諾。鄰近港口早已發展迅速,香港則愈見滯後,難怪業界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