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動機好結果不一定好

動機論並不新鮮,毛澤東時代就特別強調動機論。例如在國際上總是說敵人亡我之心不死;在國內,階級敵人也是亡我之心不死,總想回到舊社會。在黨內,則是走資派還在走,妄想搞資本主義。

絕對權力 引向災難

凡是對毛澤東有威脅或者潛在威脅的,或者是對毛的權力構成壓力的,都屬於動機不純。那個時代的文藝界,沒有一個作品沒有階級敵人。只要有了階級敵人,作品就完美,沒有階級敵人,就是封資修大毒草。只有階級敵人才有壞動機,只有以美國為首的反動派才有壞動機。沒有壞動機的都是人民。只要人民的動機是好的,就可以打倒一切,砸爛一切。

毛澤東做事的動機好,一切也就自然地好。毛澤東的錯誤,無論效果或者結果好壞,只要加上一個好動機,好結果自然是好上加好,壞結果也變成好結果。然而現實卻是,沒有制度和法律約束,動機即使再好,結果也不會好。人類的歷史經驗證明,絕對權力容易導致絕對濫用和腐敗。絕對權力下的所謂好動機,都在不斷地把人類引向災難。毛澤東四九年以後的良好動機,由三反五反到社會主義改造,再到人民公社化運動以至文革,結果無不事與願違。

如今在一些左派的論述中,毛澤東所有壞的結果都被說成是好的。錯也不是毛澤東的錯,而是下面人的錯,是下面的人沒有正確地理解其思想和指示,正因為毛澤東的動機是好的,才為毛澤東增添了無限的光彩。他們的物質生活在二十一世紀,但精神生活卻停留在十九、二十世紀,至今還生活在毛澤東時代的陰影裏。這些人包括掌握公權力者、知識分子、企業家和社會底層。動機論思維在社會各個行業都存在,只要公共權力把動機論放出來,就會獲得這些人的支持。

為了更好地說明動機論,還得看清動機論的特徵與實質。首先,動機論是權力論。動機是打人的棍子、扣人的帽子、抓人的辮子,但只要動機和出發點好,棍子、帽子和辮子皆可備而不用,相反則可以用來對付那些動機不好的人。

民主社會 言論自由

動機論也是立場論。掌握公權力的人,最好的狀態是有立場有是非,不好不壞的狀態是有是非沒立場,最壞的是有立場沒是非。只要是維護公共權力的,那就是有立場,而不管對或錯,這也是周小平、花千芳得勢的原因。如果公權力只有立場,那就會變得不講理而只講利益。不過說來奇怪,愈是不講理的時候就愈強調道德,似乎道德可以成為公權力的遮羞布。

動機論是安撫論。只要條件允許,國家處於相對穩定狀態或可控狀態,公權力就可以通過動機論釋放善意。這種善意並非真正的善意,而是維護穩定的需要,或者是強化意識形態的需要。這種善意能起到安撫作用,甚至起到聚集民意的作用,這種安撫作用同時可以分化瓦解敵對勢力,通過這種安撫,把那些動機不好的人變成動機好的人,把那些動機處於游離狀態的人變成公共權力的堅決擁護者。

動機論是洗腦論。公共權力操控人們頭腦的其中一個辦法,就是通過動機論給人們洗腦。人性裏總是潛伏着動機的因子,一旦被激發和調動起來,就一發不可收拾。掌握公共權力的人對人性的幽暗具有深刻的把握,他們把人的動機基因調動起來,讓動機基因服從權力的需要,讓有道德感的人立刻進入自我宰制和自我懺悔的狀態。

儘管動機論在當今政界影響極大,但其實動機論只能運行於專制社會。在民主社會裏,人們的言論自由,不管出於何種動機,終究是公民權利,而在民主社會裏,官員服膺的不是公民動機,而是公民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