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會近年出現了一種病態,就是太喜歡針對強者,尤以年輕人圈子為甚。作為強者的象徵,特區政府總部近年就多次被群眾包圍;一間國際大銀行位於中環的總行,亦曾被示威者纏繞多月;本地一位極具名望的富豪,其集團總部同樣坐落於中區,兩年前,總部門外更出現了示威者紮營抗爭的場面;本港最大的商營電視台,近年亦遭部分人杯葛。其他大型機構如港鐵、電力公司、領展等,全都成為不少人的批評對象。就連以往德高望重的大學校長,如今也經常給學生指着鼻尖批判。
批判權威不是不可,但要懂得拿捏尺度,凡事過猶不及,絕不是愈極端、愈激烈就愈好。這股愛針對強者的風氣,不是青年人特有,但在後生一輩中確實較為明顯。作為教育工作者,我經常提醒年輕人,如果你覺得身邊只有一個朋友是壞人,那此人或許真的很壞;如果你覺得有兩、三個朋友行止不端,此二、三人或者也確有不是之處。但當你看大部分朋友都不順眼時,那可能錯就不在別人,而是在自己,是你將一切人和事都看得太負面了。
本港社會確是貧富懸殊、強者愈強,無可否認存在一些「霸權」現象,但這不代表凡強者都是霸權,是以逢強必反的風氣不值得助長。我們該實事求是,要罵,也得該罵才罵,切不可為罵而罵。你身邊的朋友該不會全是壞人吧?香港也該不會所有強者都如此可憎可惡吧?不同階層之間,應多點易地而處,互相體諒,社會才會穩定發展。
《易經》說:「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意思是君子應衡量事物的多寡,適當予以調節。目前社會的負能量太多,批判性也過強,明顯已逾越了應有尺度,是時候學習多包容和多讚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