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物流用地奇缺

作為本港四大支柱行業之一的物流業,亦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前景堪憂。貨運吞吐量連跌二十一個月,令業內僱員看不清前景。政府不能坐視不理,必須加大政策力度,推出相應措施以保行業競爭力。

年初《施政報告》指出,「海運及物流行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三點三,提供約十九萬個職位」,可見物流業地位舉足輕重。不過,上述數字並未全面反映整個產業鏈的實況,連同空運等相關行業的僱員總數,相信更加龐大。

貨櫃業界近年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引入現代化高科技的硬件,如大型電氣化輪胎式龍門架吊機,較由舊式柴油驅動的吊機在廢氣排放及噪音方面,分別大幅減低九成五及四成五,而且新吊機可增加堆櫃場的堆放容量,可有效改善操作效率,提高碼頭的生產力。

不過困擾貨櫃業的最大問題還是缺少用地。本來青衣油庫搬遷後可大增用地,但因水下污泥清理起碼需時十年以上,遠水難救近火。與鄰近地區貨櫃港用地之不斷擴張比較,香港是嚴重滯後。有趣的是葵涌貨櫃碼頭附近有大片土地,竟然用於食環署垃圾車停泊,數量相當可觀。

財政預算案第九十三段明確表示,「政府一直關注物流業缺少用地的問題,政府會提供土地作物流用途。我們在屯門西預留約十公頃用地,其中一幅已得到區議會支持,會盡快推出給業界使用」。言之鑿鑿,信誓旦旦,卻未知何時能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