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九月立法會大選的有以下幾種勢力,一是建制派,二是反對派,三是本土派,四是激進分離和港獨勢力,五是「中間路線」勢力,可說是混戰程度空前,形勢複雜程度空前,不過,主戰角色還是傳統的建制派和反對派。當然,本土派、激進分離、港獨對選情的衝擊將最為刺激、最為激烈,也是選舉結果的最大變數,反映香港民意民情對香港政治未來這一根本問題上的最新動向、是中央制訂未來對港工作方針的重要參考元素。
建制派、反對派鬥了超過二十年,選舉戰場上無數次交鋒,排兵布陣、競選手法和套路彼此熟悉,如何回應對手的挑戰議題也都早有現成答案和論述觀點,都視對方為主要對手,多數選民也對他們的政治取態相當熟悉, 且各有認同和支持,這就構成了香港選戰的兩大基本板塊,兩大基本板塊的移動決定了選舉結果的基本面貌。
然而,與此同時,今次選舉又注入了一大批年輕新選民,他們對傳統建制派、反對派為主軸的選舉鮮有參與甚至從未參與。他們對這些年建制派、反對派的爭拗相當厭倦,政改泡湯和雨傘運動讓他們感到建制派不可理喻,反對派完全冇用。
儘管由這兩股勢力主導香港政壇,永遠解決不了香港問題,但這些年輕「首投族」還是把選票投給鼓吹本土、激進、分離、港獨的各色人等可能性極高,他們不一定認同這些「新興力量」的觀點,但渴望有衝擊、有刺激、有改變,以表示對傳統建制派、反對派的強烈不滿和不屑。
只是,這些本土、激進、分離、港獨勢力五花八門,作為一哄而起的勢力整體看來相當嚇人,氣勢洶洶,聚蚊成雷,但落在搶奪「首投族」及反對派的選票上,難免會大大分攤,支離破碎,雷聲大、雨點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