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中間道路被阻截 幹掉港獨費周章

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下月訪港之前,原香港公民黨創黨成員、立法會議員湯家驊率領他的智庫「民主思路」訪問北京,和朝廷港澳工作大員「溝通交流」。事後,湯家驊笑容滿面的見記者,顯示談得不錯。他說北京官員很了解香港的情況,雙方對政改拉倒後的情況交流了看法,還談到香港本土分離、港獨問題、重啟政改問題、「一帶一路」等等。

湯家驊受到的待遇,正是朝廷多年來對香港「理性溫和」反對派「有需要的」一貫做法,沒甚麼特別。所謂「有需要的」,就是中央根據形勢變化要調整某些工作方針,「理性溫和」的反對派就派上了用場。「沒有需要的」,就是另一種做法,對此湯家驊已有深切感受。兩年多前,湯家驊堅持在政改之役與北京「理性溝通」,提出了一些「溫和主張」,相當接近朝廷的方案,但「熱臉貼了冷屁股」,朝廷寸步不讓,湯家驊為此不知當眾哭了多少次,無法面對「江東父老」,無法再和自己的戰友一起走下去,遂辭掉立法會議席、退黨了事。

湯家驊的所為和榮辱只是政改一役中一個很小的副產品,這樣的副產品對政改泡湯後的香港政局可說沒有甚麼影響,因為他的「遭遇」和選擇,在反對派中早有人遇到和試過,其結果就是更加「自我邊緣化」,最後蒸發。

本土激進勢力冒起

政改之役激烈鬥爭,朝廷寸步不讓,以致政改泡湯後,香港社會和政壇有一個比湯家驊榮辱大得多的副產品,就是傘兵、本土激進分離勢力、港獨勢力的興起。他們在區議會選舉和立法會新界東補選中嶄露頭角,開創香港政治的新格局。

這股戰鬥力極強的勢力來勢洶洶,令溫和反對派甚至激進反對派都「顯得」溫和理性起來。湯家驊的「中間路線」、「民主思路」更變得無關重要,「冇地方企」,這從因他辭職的立法會新界東補選的結果中可以清楚看出。堅持反對乃至激進路線的公民黨楊岳橋當選,本土激進派的梁天琦則拿到六萬六千多票,得票率百分之十五。而和湯家驊路線差不多的一位「民主黨叛將」得票僅一萬多,少得可憐,這說明湯家驊之類的「中間道路」、「溫和理性」不得傳統反對派選民之心,更不得激進本土派選民、年輕一代之心。在這些選民眼裏,湯家驊的路線是廢的。在建制派選民眼裏,湯家驊的路線和他們是「兩股道上跑的車——走的不是一條路」。

不過,因為政改泡湯後,泛民反對派實力未減、戰力未弱,本土激進勢力、港獨勢力冒起,在這兩股「敵對」力量勢力增大、香江局勢風雨如晦的情況下,湯家驊在朝廷眼裏就變得「可愛」了,就有利用價值、統戰價值了。朝廷可通過和他們的溝通交流,釋放一些「聽取港人」意見、調整工作策略的信號。張德江就要訪港,這方面的姿態一定要有。

讓所有反對派膽寒

朝廷當然也知道,湯家驊等人的「中間道路」在香港有多少市場,因為朝廷在政改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堵死了「中間道路」,等於當眾廢了「中間路線」的武功。朝廷當年這樣做,是想一舉斷了反對派和港人對朝廷會在最後關頭「有所妥協」的念想。那時候朝廷不怕「得罪」所有反對派,而且一旦得罪就得罪到底,朝廷讓溫和反對派「出醜」,讓所有反對派膽寒,以為可以在「無情鬥爭」之下把香港的反對勢力一舉打趴下。

然而事與願違,廢掉溫和理性的結果,惹來本土激進和港獨勢力的「野蠻生長」,幹掉他們,朝廷要再費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