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發生學生自殺事件,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不論建制派或泛民議員都將問題歸咎於教育制度,要求局方正視。吳得掂局長重申會加強學校的危機應變,將一筆過撥款五百萬元用作資助全港中、小學申辦講座,也就是說,每間中、小學僅獲一筆過撥款五千元,資助家教會舉辦心理支援講座,呢招唔知係「臨急抱佛腳」,還是「亡羊補牢」?
大家當然明白,教育局局長咁都算做咗嘢,然而,若然區區五千大元就可以解決學童自殺問題,咁根本呢個就唔係問題!既然議員把近年來嘅學童自殺潮都歸咎於教育制度上,而實情係自殺的包括醫科學生,這種自殺的壓力究竟來自何方?有論者指出:社會結構猶如金字塔,每個人都是砌成金字塔的一塊磚,有人在塔尖,有人在塔腰,有人在塔基,所處位置不同,所承擔的功能自然不一樣。教育的本質,應該是激發、釋放每一塊磚的潛能。遺憾的是,現在教育的眼睛,一直盯着塔尖上的磚。這確是當今香港教育的寫照,起碼是真實的一部分,要不然,家長不會怕「輸在起跑線上」,學生不會被迫操練TSA……
有多少家長、教師認同「孩子屬於未來」,不懂「現在」的事兒有甚麼關係呢?教育的目標在「未來」,不是把「現在」作為設定目標的依據。老朽倒認同中大校長沈祖堯所提問的:「人生活得快樂,不是比成就更重要嗎?」推而思之,人生在世,無非是笑笑別人,再讓別人笑笑自己。我們要用加法愛人,用減法怨恨,用乘法感恩,用除法解憂。每天,請笑一笑!「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吳得掂都可掌教育,未來你做特首有乜出奇!活着就有希望啊!今日你笑咗未?笑一笑,世界更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