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政治解碼:人工愈高 表現愈差

薪酬與績效掛鈎、論功行賞,這是商業社會的基本原則,亦是一般人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然而立法會議員卻恍如活在另一個世界,不管議事質素如何,不管有沒有做好自己份工,依然年年加薪,旱澇保收,難怪表現每況愈下。

有人可能會問,行政會議不是宣布來屆立法會凍薪嗎?如果大家這樣想,便太低估議員們的吸金能力。沒錯,立法會不獲額外加薪,但每年依然跟隨通脹調整,例如一二年換屆時的增幅是百分之五(連同行會拍板加薪百分之十,即共增一成半),一三年約百分之三點五,四年任期下來,已由七萬三千多元增至逾九萬元。試問今日有多少打工仔有此待遇?

還有,議員的津貼費優渥得令人艷羨。看醫生有醫療津貼,購買資訊科技設備可實報實銷,酬酢及交通費更加不用單據便可報銷,這些都是無形的收入,還未計相等於四年任期總酬金一成半的數十萬元任滿酬金呢。有人為議員算過一筆帳,各人單是酬金加辦事處開支及醫療津貼,一年便支取公帑三百二十萬元,七十個議員就是二億二千多萬元。今屆政府上場時建議重組架構新增科技、文化兩個政策局,每年的合共開支預算亦不過七千萬元而已,足見立法會的薪酬與績效是如何不成正比。

立法會不務正業,議事質素和效率每況愈下,拉布、流會等固然是鬧劇,缺席曠工更加連最基本的職業道德也沒有。就在復活節假前,立法會《2016年證券及期貨(淡倉申報)(修訂)規則》小組委員會原定召開首次會議,惟因法定人數不足而流會。該小組會只有五名成員,竟然湊不足三名議員開會,你說離譜不離譜?對於大會及財委會的拉布、流會鬧劇,政客經常美其名為抗衡制度暴力,說得大義凛然,缺席小組會導致流會又如何解釋呢?

人工愈高,表現愈差,正是今屆立法會的寫照。更可恨的是,下屆立法會的情況還可能更糟,納稅人真是冤哉枉也。

王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