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疚情緒易對家人構成壓力

【本報訊】「阿媽話成日夢見我跳落樓,我都好唔好意思。」兩年前自殺,除了令明仔身體殘障,亦令他對父母多了一重愧疚,就連不易表達情緒的父親亦流露憂心之情,「父母養到咁大,其他人去到自己呢個年紀應該賺錢回報父母,但我就走咗去自殺,喺屋企乜都做唔到。」

明仔出事後,原本有抑鬱症、本已需要在服安眠藥入睡的母親大受打擊,負責輔導她的香港心理衞生會社工彭健輝表示,明仔母親事件後容易焦慮,二人不同住,只要一想起兒子就哭,看到高處更會回想起事件,精神大受困擾,「(媽媽)一方面好嬲個仔下呢個決定;另一方面好同情佢,但覺得愛莫能助。」

宜轉移焦點 投入其他興趣

他指出,這種情緒或令曾經自殺者內疚,而這種內疚又會對家人構成壓力,造成惡性循環。他說,自殺者和家人要重新建立生活,首要接受事情已經發生,傷害無法挽回,宜把焦點從自殺事件移開,重拾其他興趣和活動。

另外,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提醒,若發現身邊人持續失眠、食欲不振甚至感到生無可戀等,已經是精神病先兆,親友宜盡快帶他們求醫。

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中心總監葉兆輝表示,近日接連有年輕人自殺,媒體力量不容忽視,若精神健康較差的人,在社交網站或通訊程式持續看到自殺消息,或會放大負面感受,甚至把自殺視為正常行為,造成模倣效應,建議市民謹慎「分享」消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