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旅客持續減少,惟政府宣傳只着重大型景點,地區旅遊一直備受忽視。東區區議會早年設立東區旅遊徑(筲箕灣段),惟一直缺乏配套,現在連香港旅遊發展局網站亦沒有提及,到訪旅客人流疏落;香港仔於去年中才落成的旅遊發展項目,被批評為毫無吸引力,只淪為地區美化工程。立法會議員批評,近年香港側重的「消費旅遊」模式或令旅客生厭,惟因旅發局與各部門未能辦好協調及統籌的角色,白白浪費可讓旅客體驗本港的地區旅遊。
由筲箕灣東大街電車總站下車,行至東喜道的香港海防博物館,短短約一公里路程,可沿途參觀四座古廟、一所教堂、造船廠及筲箕灣魚類批發市場;天后誕及譚公出會亦為傳統盛事。惟囊括這些景點的東區旅遊徑(筲箕灣段) 早於○二年設立,至今只豎立指示牌及出版一份旅遊指南。○五年曾有東區區議員提案開闢新段,目前尚未見下文。
「不知道有東區旅遊徑的景點。」來自阿根廷的遊客 Ezequiel坦言對旅遊徑聞所未聞,他因筲箕灣為電車總站才「到此一遊」。東區區議會設立旅遊徑目的為推廣地區旅遊,惟記者在本月某周六中午實地視察,近一百四十年歷史的城隍廟的香客全為港人,阿公岩造船廠及筲箕灣魚類批發市場很冷清,附近街坊對旅遊徑不甚認識,並指筲箕灣一帶遊客不多,對地區旅遊資源缺乏宣傳感可惜。
近年地區旅遊為旅發局推介項目之一,惟在該局網站並沒有提及該旅遊徑,於介紹地區景點的「香港‧在地人帶路」欄目亦只個別介紹東區的景點。除了區議會項目不受重視,連旅遊事務署部分項目,該網站亦隻字未提。旅遊事務署在香港仔發展涉款近三億元的旅遊項目,於去年中落成,項目包括一系列設於香港仔海濱長廊、鴨脷洲海濱長廊及鴨脷洲大街的設施,但部分設施出錯要重置,部分亦未見動工。
記者同日下午四時到訪風之塔公園的展覽廊,同樣空無一人;亦有外地遊客於本月某周四約上午十一時,到訪設於香港仔海濱長廊的訪客中心後,發現只有簡單展板及電視螢幕單向展示資訊,卻無職員可詢問感到失望。
「其實旅發局同旅遊事務署、區議會冇咩協調,好似東區旅遊徑,旅發局網頁都冇資料,咁會令推行者覺得氣餒。」身兼東區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郭偉強批評,負責發展旅遊資源的旅遊事務署未有擔起統籌及支援角色,負責宣傳的旅發局則鮮有特意介紹,降低地區旅遊計劃成效。郭擔心,目前旅客多視本港為「大商場」,「嚟嚟去去都係講嗰幾個景點,好多遊客覺得嚟香港淨係得購物,咁落去佢哋遲早唔會再嚟玩。」
香港旅遊發展局發言人表示,一直透過數碼平台、旅遊熱線、旅客諮詢中心等方法向旅客推廣香港仔及筲箕灣的景點及傳統節慶活動。發言人又指,於一四年推出網站專頁及流動應用程式,以推介各區特色,並藉「新旅遊產品發展計劃」鼓勵業界善用地區資源。
旅遊事務署發言人解釋,香港仔旅遊發展項目早期研究包括漁人碼頭概念,惟顧問報告指設計對私人發展商欠缺吸引力,故建議改為在海濱兩岸及大街一帶進行改善工程。發言人又指,一直透過旅發局推廣南區各種旅遊特色。
民政事務總署發言人則指,○一年有東區區議員建議將筲箕灣景點串連成旅遊徑,於○二年底落成後由旅遊事務署豎立指示牌,相關資料亦已上載至旅發局及東區區議會網頁,並印製成旅遊指南;至於開闢新段,當時區議員未有具體建議及共識,其後未有跟進。
文︰呂耀焜
圖︰吳康琦、李西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