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波仔植新支架 再栓塞風險減半

接受「通波仔」手術的冠心病患者植入支架後,需服抗血小板藥物長達半年至一年,避免血小板大量黏附支架,令冠狀動脈再栓塞。但長期服藥會增加出血風險,長者、曾中風病人更是高風險,若服藥期間接受外科手術更要停藥。外國大型研究顯示,新一代藥物塗層支架可減低高風險出血病人的血管再栓塞機會一半。本港自二○一四年引入新支架,廿多名病人已植入,暫未出現再栓塞病例。

高風險出血病人佔通波仔病人一成半至兩成,本港公立醫院每年約六千二百名病人接受通波仔手術,出血高危一族超過一千二百人。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甄秉言指出,此類病人術後出血風險高四倍,死亡風險亦高四倍。

舊架聚合物有機會脫落

現時病人普遍使用的藥物外塗支架的表面有一層聚合物,使藥物容易黏附在支架上,然後慢慢釋出,減低血管內膜增生引致血管收窄。但聚合物有機會脫落或表面出現泡狀等,反增加血小板積聚機會。

新款的無聚合物塗層支架的表面有多個極微小凹孔,藥物附在小孔後再釋出,克服了聚合物出現的不穩定情況,病人服抗血小板藥物時間可縮短為一個月。

他引述《新英倫醫學雜誌》刊出涉及近二千五百名高風險病人的大型研究指出,使用無聚合物塗層支架的病人服抗血小板藥一個月,一年內再通波仔比率僅百分之五,較使用傳統金屬支架病人的百分之九點五為低;出現心肌壞死、心肌梗塞或支架內血栓比率為百分之九點四,較使用傳統金屬支架病人百分之十二點九為低。

心臟科專科醫生李樹堅解釋,病人植入傳統金屬支架(未塗藥),只需服一個月抗血小板藥,但血管再收窄機會高達三成;藥物外塗支架令血管再收窄機會減至半成,但病人須服抗血小板藥半年至一年,出血機會增加。無聚合物塗層支架可為高風險病人提供多一個選擇。

短暫用藥 癌漢趕及手術

六十一歲的黃先生去年八月確診直腸癌,十月完成化療,準備稍後做直腸手術。但心血管造影檢查發現,他的其中一條血管阻塞程度達八成。若做通波仔手術,最少要服半年抗血小板藥,換言之不能及時做直腸手術。

結果,他於去年十一月通波仔後植入新支架,只需服一個月抗血小板藥,停藥後趕及今年一月順利做切除直腸手術。

記者蘇家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