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訪烏談農貿

再訪烏克蘭的基輔,已是四十二年之後。當年是蘇聯的黃金時代,今天,烏克蘭獨立了二十多年,卻是每下愈況,顏色革命引發的內戰,還不知何時可了結。德俄合作,烏克蘭內戰停火,但要重建統一的政府和經濟社會,難。四十二年前住的酒店在歐洲廣場上,今天仍住這酒店,物換星移,這酒店的管理可還是一樣,沒有了以前的信心與傲氣,國營企業的習氣依舊。跟這裏的中國商會負責人吃了一頓午飯,得出的是一個大戰略。

烏克蘭與俄羅斯南部的黑土地區肥沃異常,歷來是蘇聯的糧倉。而在獨立後的種種困難下,幣值大貶,可是農地的肥沃不變。雖然缺乏資金,但現時農產量豐價廉,再加適度投資、生產能量會更容易發揮出來。這裏的農產,穀類、奶類、肉類、水果等沒有荷蘭和西歐的人工干預,也沒有美國的轉基因、過度用農藥化肥,可說是少有的大面積的有機農作生產。

去年中國從烏克蘭進口的玉米超過美國,今後還有極大的發展餘地,物流成本有限,烏克蘭的低匯率、低工資(工人才是百美元月薪),完全可以全面供應中國廣大的市場。一方面減少從美澳進口,轉基因機會降低,也不會讓大企業得益。從烏進口可提升食品安全,低價亦可減少中國內地不合宜的養飼業,也使烏得益,國家經濟可恢復,從而形成未來中國工業產品的需求。另方面烏克蘭是起點,還可加上俄南乃至波蘭等東歐國家作為中國農產品的供應來源。絲綢之路先把農產品運到中國,繁榮兩地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