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供求嚴重失衡,三年上樓的政策目標早就淪為虛設。在這種情況下,港府建議放寬公屋申請資格,將申請入息及資產限額分別提高百分之八點九及二點七,合資格申請家庭新增十四萬戶,無殼蝸牛的上樓夢只會變得更加遙遠,除了添煩添亂,毫無意義。
情況是明擺着的,港府每年提供公屋的目標是兩萬個單位,單是安置新增的申請戶,就需要七年才能消化,何況隨着通脹增長,申請標準將進一步放寬,申請大軍愈拉愈長,爭崩頭的情況雪上加霜。表面上,現時平均上樓時間是三點七年,比既定的政策目標慢半年而已,其實誰都知道,這只是一個數字遊戲。當局先將年輕單身申請人士打入另冊,排除在外,而單身長者申請可獲優待,一般不足三年便可上樓,所謂「平均」上樓時間只是騙人的玩意,實際上輪候五年、七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上樓的大有人在。
正如關注團體提供的一個個案,有一家五口住深水埗劏房,男主人患癌,子女分別就讀中學及大學,每月僅得四千六百元綜援租津,而劏房租金接近五千元,數年間加租五成,成為一家最沉重的經濟負擔。該家庭○九年申請公屋,一一年獲得確認編配資格,七年過去了,至今仍未得到揀樓的機會,反映編配機制完全失效。如今當局放寬申請公屋資格,意味着更多家庭加入競爭,原有申請者上樓時間將進一步延長,無可避免地成為受害者。當局挑動窮人鬥窮人,難道嫌社會還不夠亂嗎?
事實上,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放寬公屋申請資格時,就有議員擔心距離三年上樓目標將愈來愈遙遠;更有議員批評,當局沒有增加公屋供應,卻放寬申請資格,根本是捨本逐末,於事無補。面對各界詰問,房屋署官員除了重申政策目標,束手無策。平心而論,本屆政府並不是不知道房屋問題的嚴重性,也一直強調房屋是施政重中之重,更訂立十年房屋大計。可惜,理想是一回事,能否做到是另一回事,由於港府弱勢,官僚無能,拓土處處碰壁,建屋寸步難行,房屋問題非但未能緩解,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勢。一方面劏房四面開花,連廢棄的雞場豬欄都改造為住所,另一方面公屋輪候大軍持續增加,目前接近三十萬之眾,其中不乏大學生等高學歷人士。摩天大樓鱗次櫛比的背後,是多少人擠迫在狹窄、黑暗、衞生環境惡劣、危機四伏而租金堪比豪宅的劏房之中,度日如年,悲觀絕望。
房屋問題雖然是民生問題,處理不好就會變成政治問題。香港近年泛政治化,年輕人愈來愈激進,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房屋問題成為死結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沒有安居就沒有樂業,安居問題解決不了,香港難有撥亂反正的希望。社協昨日到申訴署投訴運房局、房委會及房署行政失當,直指多宗罪,足以反映房屋問題不僅是港府最大的敗績,也堪稱香港最大的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