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教室」的出現,全屬一個偶然。○七年時,美國兩名高中老師為解決學生缺課而令進度滯後的問題,決定預備一些教學短片,並上傳至網上影片平台,供學生自行補課,課堂則用作討論。這個偶然,最終改善學生成績,同時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這種反傳統,以學生為核心的方式,最後被命名為「翻轉教室」。
長期推動翻轉教室的香港中文大學卓敏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侯傑泰表示,翻轉教室重點在於結合「先預習,再上堂探討」成為一個完整的教學模式,未必一定要拍片,「(預習教材)其實紙都可以做到」,不過使用電子平台,則可令教材更美觀吸引。侯認為,只要「翻轉教室」能夠在本港建立口碑,就能成功地廣泛推廣。侯亦指,「如果有人同你做好晒啲課件,就好方便先生(使用)。」
侯坦言,翻轉教室最直接的目的,是可以增加課堂討論,「老師唔使再一個人講棟篤笑」,從而加強互動。侯續指,推動翻轉教室的最終目的,是藉着其普及以改變整個教育生態,向遙距教學發展,而學校亦可以發展成「more than(多於)老師企喺度教書」,教師透過與學生互動,可以不斷進行「臨床訓練」,提升教學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