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的社會運動,不少是無組織的動員,只要有些積極人士,提出一些議題或口號,透過網絡資訊,這些無組織性的行動能變得活躍,是有其社會因素。
近年香港政治局面兩極化。一方對中央及特區政府抱強烈不滿,另一方是發揮維護特區政府施政的角色。
反政府的一方,不滿中央對香港太多干預,破壞港人自治的承諾,另外也不滿特首及立法會未能落實普選,認為特首及整個政府缺乏認受性,所以對政府持對抗態度,對其施政往往加以阻撓。
由於社會上有相當廣泛的反政府情緒,所以政府的措施,容易引起反對聲音,而市民的不滿情緒,也容易鼓動起來,變得激進。
當有一些人,指出政府某些施政上的不足,就可以透過互聯網,動員群眾參與,而這些行動也容易吸引傳媒關注。
由於這些行動主要是透過激發情緒去動員群眾,所以行動會流於口號化,亦沒有考慮行動在策略上的部署,大家都是見步行步。
由於是情緒感染,愈激動的言論及立場,就愈會激發行動,所以這些無組織性的行動,很多時都會去衝擊會場。因為在行動中,沒有最激,只有更激。所以在雨傘運動中,泛民政黨並不能領導行動。近日的港大學生罷課行動,港大關注組都不是領導者。
社會行動缺乏組織,沒有方向,由群眾情緒去指揮一切,是有危險性的。可幸,香港人的文明質素高,做事仍有分寸,雖然行動鬆散,但仍算有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