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以史為鑑

寒天讀史,看北大教授韓毓海的《五百年來誰著史》。中國歷史從來都是世界史,絕不是肥皂劇式的宮廷爭寵爭權爭利。韓毓海看五百年來的中國,看到明清的盛世,也看到盛世背後,中國的出口與全球絕大部分的白銀湧入中國購買絲綢瓷器茶葉等。後者既是中國進入近現代的經濟條件,卻同時也是中國明清衰落的主因。

他指出明清兩代均無貨幣工具,靠進口白銀來作國內外的通貨。一是由此而帶來通脹;二是海外白銀衰竭導致國內銀根緊縮,百業受挫。例如一六四○年日本與玻利維亞的白銀開採殆盡,便促使明王朝的經濟崩潰而致政治滅亡,當然在歐洲也使西班牙帝國崩潰。一七五○年墨西哥白銀生產下降,也開啟清王朝的衰落。

關鍵之處是因白銀與出口中國外貿市場化發展廣泛,經濟作物的生產排斥糧食生產。海外市場驟變,糧價飛升,但生產轉移不能即時,從而引發饑荒,農民流竄起義。中國明清的困局是過度市場化、全球化,加以金融依賴海外,無貨幣主權。韓毓海稱之為「乃從明王朝到蔣介石政權以來持續幾百年的根本困局。」

以史為鑑。中國改革開放依賴加工出口和美元,也頗與白銀貿易時代相類。中國基本上也缺貨幣主權,依賴美元和美元定價的出口貿易。或許美元不如白銀,有時而盡,可一紙美元若長期缺實質生產支持,沒有白銀的實質價值,隨時可以崩潰,或至少會引發各種金融、經濟、政治、社會危機。當權者好應從歷史中吸取教訓,認真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