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希望,也就沒有失望。新一份施政報告今日出爐,坊間反應相當冷淡,原因其實不難理解。本屆政府過往三份施政報告,畫了不少藍圖,提出不少大計,可惜落實的少,走數的多,今次恐怕也不會例外。
客觀而言,過去幾份施政報告不少內容都切中時弊,也提出不少措施,問題是受阻於各種壓力,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仍是寸步難行。以房屋問題為例,港府一再聲稱是重中之重,制訂十年房屋大計,決心不可謂不大,藍圖不可謂不美,結果大家看到了,無論是發展新界東北還是填海造地,無論是寸土必爭還是見縫插針,莫不是事倍功半。三年半過去,房屋問題未見緩解,反而不斷惡化,樓價長期高企,劏房遍地開花,無殼蝸牛望樓興嘆,公屋輪候大軍愈積愈多,上樓時間愈拖愈長。
事實早就證明,房屋問題的癥結不在於無地可用,而在於港府無能。有大學研究發現,過去二十五年間全港有三百五十五個「綜合發展區」項目,其中一百四十六個項目包含住宅發展,至今竣工入伙的項目只有六十五個,佔總數約四成半,即超過一半的潛在住房被凍結。設想港府強政勵治,發展大計全部落實,市場上將額外有數以十萬計單位供應,怎麼可能有房屋問題呢?
有人為本屆政府埋單計數,發現開出的數百項施政支票中,不是不了了之,就是成效不彰。上年施政報告提出研究發展棕地,即利用已荒廢的農村土地,至今落實無期;配合觀塘重建計劃,港府建議將觀塘發展為「聰明城市」,包括增設智能交通燈,提供免費無線上網,同樣是淪為空話。還有,上年施政報告提出成立十億元回收基金,以配對形式幫助回收商擴展業務,出發點無疑不錯,奈何乏人問津,全港二千多個回收商中只有八十個提出申請,可見基金計劃不切實際,形同虛設。
至於落實全民退休保障、推動標準工時、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等,無不是說得無比動聽,實際上徒有口惠。港府早前煞有介事委託學者研究全民退保,待學者不辱使命提出全民老年金計劃,港府又棄如敝屣,並刻意冠以「不論貧富」的帽子,企圖挑撥社會矛盾。而港府自行提出的「有經濟需要」方案又設立苛刻條件,將安老責任當成施捨。人口老化危機愈演愈烈,大部分打工仔有後顧之憂,港府坐擁金山銀山卻毫無誠意解決問題,更以財政破產恐嚇公眾,哀莫大於心死。
說甚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做甚麼。本屆政府志大才疏,有心無力,令人失望。新一份施政報告發表前夕,有民調顯示,港府主要問責官員的民望全部跌至上台以來的新低,連過去有「好打得」之稱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的民望都跌至慘不忍睹。這足以說明,市民對本屆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施政報告淪為例行公事,激不起多少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