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傘兵主催商議式民主

傘兵是區議會選舉的贏家,毋庸爭議,事前不被各方看好,結果石破天驚,有八位參選人勝出。傘兵估計總共獲七萬多票,頗受年輕首投族及部分中產人士的歡迎,期望可以為區議會注入新血,換取新貌。

政府高度重視傘兵及一眾年輕新秀,相信陸續會邀約各「新科狀元」,問題是他們是否願意加入政府的諮詢組織。其實區議會就是最重要的諮詢組織,與政府主導的所謂地方行政相互配合。輿論關注傘兵「入局」能否有所作為,取得政治上的突破。

傘兵人數少,分布於十八個區議會,自然被大批建制派議員「沖淡」,買少見少,似乎難有作為,何況十八個區議會在區選後,全部由建制派掌控,雖然在深水埗及沙田兩個議會與泛民只有一席之差,優勢並不可恃。

傘兵在選戰過程中收起黃傘,政綱亦不見多少民主呼聲,俱集中於地區民生議題,驟眼看,與建制的分別不大。其實傘兵的運作模式是所謂「商議式民主」,即鼓勵地區居民通過集體商議,共同規劃改善地區的民生工程,當然亦包括居民的積極參與,逐步塑造新文化以改造社區。傘兵以居民命運自主為號召,有別於建制的地區工作模式。傘兵將聯同泛民,向議會施加壓力,讓支持者有更多機會參與地區事務,自下而上改造舊議會,展開新的「位置之戰」,在增加議會透明度的基礎上,實行裏應外合,結合議會內外的力量以挑戰政府及建制派。能否成功,相信需要一段時間的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