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年輕從政者冒起 要走遠還須摔打

今次香港區議會選舉有幾個特點:一是投票人數和投票率都創新高;二是受「佔中」和「雨傘運動」的影響,第一次參加選舉的「傘兵」年輕力量冒頭,獲得數個席位;三是反對派和建制派都有「重量級老將」落敗,輸給「新興力量」;四是整個選舉過程是「選戰冷,投票熱」。不過,總體狀況而言和上屆差不多,建制派贏得大半壁江山,在區議會佔壓倒性優勢。

加入體制 取話語權

今次投票人數和投票率增加和選民增加有一定關係,去年「佔中」、「反佔中」和「雨傘運動」期間及之後,兩邊營壘都大力「催谷」登記新選民,政府也大力宣傳和推動選民登記活動。這方面建制派、愛國愛港陣營更是使盡了「吃奶的力氣」。因為他們那時最愛喊的口號是要讓反對派在未來的區議會、立法會選舉中「票債票償」。反對派也不甘示弱,各個「山頭組織」也在街邊、社區四處支攤和活動、登記選民。大家都知道,「登記選民」就是自己和選民們的「最初接觸」,「首先」掌握了登記人的資料,方便日後選舉中「拉票」,開展工作。兩大營壘和政府的「選民登記」工作成效不俗,據稱增加新選民數以十萬計。不過中、老年齡段新登記選民多過年輕新登記選民。從以往投票取向和經驗看,這比較有利於建制派的選情。

在「佔中」和「雨傘運動」中「殺出來」的年輕人參政團體,和北京支持的建制派從一開始就處於鬥爭位置,大家在政改中尖銳對立,而且他們是「佔中」、「雨傘運動」的主力軍、生力軍。經過「佔中」、「雨傘運動」、政改泡湯的「戰鬥洗禮」,他們明白單單在街頭抗爭、廣場抗爭是不足以爭取到自己的政治目標的,必須參與加入「體制」內的區議會、立法會競選活動,取得「話語權」和「參政權」。與此同時,他們對「老一輩反對派」也十分不滿,認為他們保守、愚蠢、「跪着造反」,三十年來爭取不到自己的目標。事實上,「佔中」在學生組織主導下提前爆發,又迅速演變成聲勢浩大的「雨傘運動」,在在說明「老一輩反對派」已經「過時」,已經沒有力量引導香港爭民主、爭普選、捍衞「香港本土主張」的社會運動了。

選民寄託 新興力量

「佔中」、「雨傘運動」、「和平清場」、政改泡湯後,整個香港瀰漫着一種政治冷感、政治無力感,這是許多社會政治運動被當局軟硬兩手擺平後通常出現的狀況。大家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失去政治方向和爭取方法,不知如何是好。大家甚至連總結教訓都不知如何下手,莫衷一是。而當局的軟硬兩手都不是好對付、好破解的。不過,大家也都心中有數,支持甚麼、反對甚麼也定見不變。因此,今次區議會選舉一直「選情冷」,擦不出火花,甚至誰都不願以「佔中」、「政改」、「雨傘運動」做議題。然而投票時則超過以往各屆踴躍。這說明大家早就「心有所屬」,說明大家已無興趣打選戰、無力打選戰,投票可也。

現在可以判定,投給年輕「傘兵」的選票,一是新登記選民中的支持者;二是對「老一輩反對派」不滿的選民,他們把「希望寄託在年輕一代身上」。不過,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些「新興力量」、「年輕傘兵」能在從政路上走多遠,影響力有多大,現在不必估計太高。當今年輕人的成長環境和經歷對他們的從政並非「有利因素」,對他們而言,一哄而起易,乘勢而上易,紮紮實實的幹下去,不畏艱險曲折的幹下去難。他們原本的素質要在今後經過更多的錘煉磨難才能提高,才能真正從政。他們今天看不起那些老傢伙,明天一旦幹起來,恐怕還遠不如這些老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