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寶庫:髖關節炎困擾長者置換術可復原

髖關節即是指位於盆骨和股骨(大腿骨)之間的關節,俗稱「大髀骹」。它是人體中第二大的關節,擁有良好的活動度和穩定性,對於人的運動行走至關重要。長者常見的髖關節問題包括股骨骨折、關節炎等。嬰兒的髖關節問題則有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很多長者因骨質疏鬆導致股骨骨折(包括股骨頸和轉子間骨折),骨科醫生多以復位內固定或關節置換處理患者的骨折問題。常見的內固定方法有空心螺釘或髓內釘。如果骨折移位太多或病人年齡太大,醫生可能選擇半髖或全髖關節置換。

腹股溝疼痛屬病徵

關節炎包括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骨枯)及退化性關節炎,是困擾不少長者的髖關節問題,治療方法為全髖關節置換術。髖關節炎患者大多數的症狀是腹股溝(大髀內側)疼痛,醫生一般用X光即可診斷。如情況嚴重及保守治療無效,可以選擇全髖關節置換。醫生會用人工關節取代退化發炎的髖關節,手術後病人絕大多數都能復原。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先天髖)是指嬰兒出生時因先天因素導致髖臼和股骨發育不良,伴隨半脫位或全脫位,情況較為罕見,病嬰一般不會有疼痛。現時香港嬰兒出生後均會接受身體檢查,排除先天髖的可能性。如初步檢查發現有異常,醫生會為嬰兒照超聲波或X光檢查,以便確診及安排治療。

如欲了解更多資訊,可參加醫學院12月12日舉辦的《解開痛風及髖關節問題之謎》健康講座,詳情請登入www.med.hku.hk/publiclecture或致電3917 9994查詢,11月27日開始登記。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矯型及創傷外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忻振凱醫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