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從醫管局加薪爭議說起

最近公院醫生對加薪不滿,引發連串有關的討論,到最後醫管局表示會動用局內資源,去「額外」調整高級醫務人員的薪金,事件好像在擾攘一陣之後便告圓滿結束。然而,這次事件的結束並不是問題得到解決,而是醫管局管理層願意妥協;換言之,這只是將問題暫時隱藏,真正的解決還是沒有,目前的安排不過是「頭痛醫頭」的策略而已。

薪酬脫鈎 問題起源

事情的起源在於醫管局薪酬已和政府體系脫鈎,醫管局名義上可以不跟隨政府的薪酬調整,但在實際操作上,由於醫管局的經費大多是由政府撥款而來,加上部分醫管局的職員和醫生是政府公務員,以致在薪酬調整上,往往政府的薪酬改變便成了一個極具方向性的指標。一般而言,由於政府每年都會有薪酬調整,而醫管局內的公務員也會得到相應的調整。可是,當一個機構內相同職系、相同工作的員工在薪酬管理上若是有差異,會嚴重損害機構的內部和諧和公平,所以一般來說,即使醫管局內的薪酬調整已和公務員脫鈎,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會與公務員薪酬調整看齊。其實,這個做法已有先例,例如之前的公務員減薪,醫管局也相應跟從。從這個角度看,公院醫生要求和公務員在加薪上看齊有其理據,因為員工不會同意選擇性的跟隨,而更多的是一個原則問題,也就是為了一口氣的爭論。

上述說的是從員工角度的考慮,但政府在這件事件上的立場很清晰,就是不會以公帑去支持額外加薪,醫管局的經費是按照機構所需和既定撥款機制來進行,因和公務員薪酬調整看齊而引來的加薪開支,並不是恒常撥款之內。在這個立場上,政府的取態很堅定,原因正是政府撥款內並不包括與公務員掛鈎的自動撥款,這是一項原則性的考慮,政府也不可能在這方面退讓,不然的話政策的推行會受到極大的負面影響。簡單點說,這個退讓代表整個撥款政策已失靈,政府自是堅持到底。

資源調配 不夠靈活

假如抽離一點,不難發現兩者都有其理據,問題核心在醫管局的財政來源過分集中在政府撥款,形成政府政策上的局限令醫管局在薪酬政策上未能靈活處理,久而久之這些問題積聚在一起,到了一個爆發點出現之後,自然會引來爭議和不滿。現在醫管局用本身的資源來進行調薪,表面上政府的政策沒有改變,醫務人員也成功爭取到心中的公義,可是要這個做法可以恒常下去,醫管局的財政來源就得多元化,而不是只有政府撥款這一塊。

相對其他類似的公營機構來說,醫管局的經費來源較為單一,政府撥款的比重太高,不利機構在資源上的靈活調配。所以當醫管局宣布以其資源來進行調薪時,管理層也一再的表示會在撥款上小心處理,理由是要將這個做法的期望性降低,將來當醫管局財政狀況不許可時,今次這個也不會(起碼在文字、文件上)變成先例。

醫管局的事件只是大問題的冰山一角,其他受資助機構也會面對同一個問題,只是每個機構的營運方式不一樣,所遇到的壓力也不同。以大學來說,政府額外薪酬調整也令一些教學人員有着憧憬,以為可以得到相應的待遇,但各大學的管理層已表明大學的薪酬編制已和公務員脫鈎,政府的做法不適用,而在大學裏已有一些和公務員薪酬不一樣的處理,這變相令跟隨公務員調薪的說服力減低。

因此,要長久的解決問題,就要從體制上入手,去進行大幅度的改變。當中必定會涉及一些既得利益,又或是如何平衡公平性的考慮,從來薪酬管理極為敏感,但有承擔的管理層卻不可視問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