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的氣氛沉悶,教媒體感到意外。去年佔領運動持續七十九天,政治氛圍高漲,吸引全城年輕人注目,不少傘下青年矢志推動普選,要在全港搞遍地開花的長期抗爭,深入社區宣傳動員。
今年區議會選舉,是佔運結束後的首場全港性大型選舉,也確實吸引一批傘兵組織參選,成為媒體報道區選的寵兒。問題是區選自有區選的規律,即使傘兵空降,也沒有優勢,必須遵守既有的遊戲規則,才有望勝算。甚麼是既有的規則?長期扎根地區,深耕細植人脈,與街坊有感性接觸,服務業績擲地有聲,對區情有深入的了解,只要能達此境界,自有一定勝算。打區選戰,急不來,要慢工出細貨才成。
用上述規則與傘兵落區對照,形成強烈對比,殆無疑問。傘兵落區時間短,多數僅是三至四個月,即使在當區長大,也談不上有深厚人脈,服務街坊欠成績,口碑不足,只能求救於年輕人票或首投族,可惜年輕人的票源不足,投票率證諸過往紀錄亦偏低,勝算確實不高。傘兵較有優勢的策略是網上動員,透過社交媒體宣揚民主理念,呼籲選民支持。問題是大海撈針,票源極之分散,難有大作為。
研究本港選舉的學者多不看好傘兵的選情,也是基於行之有效的區選規律。傘兵作為新生代從政人士,會否打破傳統的特點,有待觀察。未來傘兵若下決心長期經營地區工作,拿出亮麗的成績表,贏取議席,只是時間問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