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只有百分之六點九,與今年第一、二季度百分之七的增幅相比,雖然只屬輕微下降,但卻是六年來中國經濟增幅首次跌至「破七」,所以特別令人關注。
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放緩,相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內地出現股災,上證綜合指數曾跌四成多;二是國際商品價格和匯市波動,有些國家貨幣大幅貶值,導致人民幣變相升值,影響了出入口的競爭力。
此外,內地企業還受到融資困難和產能過剩等問題困擾,經濟增長面對較大的下行壓力。
統計數據顯示,內地前三個季度,外貿出現較為嚴重的倒退,進出口額降幅逐季加深,分別為負百分之六點二、負百分之八點一和負百分之九點二。
在經歷三十多年的持續高速增長後,中國已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增長也由超高速轉變為中高速的「新常態」。擁有龐大基數的前提下,以及內地環境和資源、人力等多重因素的制約,今後經濟要繼續保持百分之七或以上的增長速度,難度愈來愈大。
有些經濟學家認為,未來五年,內地年均經濟增長將會下調至百分之六點五左右。
筆者認為,今後內地經濟增長放緩是正常的,就算只有百分之六的增長,也已比世界經濟整體增長高出一倍左右,實際增長量還是很大,依然會是全球經濟的火車頭。尤其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經濟戰略,獲得全球多個國家廣泛支持,僅是為「一帶一路」融資鋪路的「亞投行」,已吸引逾五十個國家參與,陣容遠超只有十二國的T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