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汲水門橋外傷 無礙結構

【本報訊】涉撞毀汲水門大橋橋底的躉船,吊臂頂部照明燈損毀「吊吊揈」。曾有份參與興建青馬大橋的「橋王」、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劉正光說,現時汲水門橋底離水面高度為四十七米,低於青馬大橋的六十二米,懷疑今次事件源於有超出高度限制的躉船,無降低有棍吊臂駛經事發海面。不過,他形容事件只傷及橋底表面,「好似刮花外表,無傷肉身」,相信對整條橋結構並無太大損耗。

劉正光指出,汲水門橋頭尾兩端有紅外線,另在橋底則有兩條光纖,當監測到異常外來物會先發出警報,但由於船隻仍然行駛,預料警報響起時船已撞到橋底。

船長機手須留意收妥吊臂

被問到封橋兩小時會否太耐,劉正光認為事發在夜晚,檢查需時更長,「因為唔知嚴重性去到幾多」。

至於小輪業職工會幹事范強認為,拖船船長有責任留意被拖的物件是否安全,而躉船上亦應有機手,在躉船吊完貨物或移動時應收起吊臂,料事件與有人在躉船進行相關工作後,疑未有收起躉船上的吊臂有關。他形容事件罕見,但不評論是否涉人為疏忽。

至於香港工程師學會機械、輪機造船及化工分部前主席司徒家成指出,目前大橋使用的橋樑結構健康監測系統(WASHMS),如監察有異物影響橋面或橋底會發出警示,包括如受颱風影響,需要封鎖橋面改行下層緊急線路。根據資料顯示,WASHMS除了測風,亦會測震動、壓力等,一旦高過預定安全水平,會即啟動應變機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