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三十五年前改革初始不同,近年內地經濟結構調整,已使改革邁入深水區,而廉政與經濟的關係更見緊密。因此,在北京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除了制訂「十三五」經濟規劃外,反腐也將是焦點之一,如何「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大家都充滿期待。
「十八大」以來,內地強化對官場腐敗的治理,習近平早前強調「刮骨療毒、壯士斷腕」,把反腐鬥爭進行到底,確實並非套話。去年四中全會以「依法治國」為主題,反腐力度也愈來愈大,今年來已有數十位省部級(軍級)官員下台,包括令計劃、郭伯雄等人。
貪腐問題固然是官場的頑疾,但是在內地經濟減緩背景下,「十三五」要保持經濟增速,經濟結構要升級,必然要在管理和制度上有新的突破,若貪污歪風依舊,管理秩序陷於混亂,未來簡政放權便很難有成效,經濟運作也難有高效率。
事實上,過往積弊多年的腐敗問題,不僅導致內地社會矛盾尖銳,也使眾多經濟領域改革難以突破。環顧當今世界,經濟發達的國家,基本上都較為廉政,愈是貪污腐敗的國家,經濟愈落後。
腐敗導致社會資源分配不公平,運用不合理,對經濟發展和轉型必然帶來障礙。若是企業發展事事靠關係,管理層要把很多精力和公司資源花費在應酬和行賄方面,哪有足夠的資源和心機投放到經營和產品科研上?競爭力怎可以提升?「十三五」若要填補這塊「短板」,便需要嚴懲濫用職權和以權謀私的行為,在廉政上要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