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區議會選舉臨近,問題選民登記個案陸續曝光,有關個案千奇百怪,荒謬絕倫,反映選民登記制度漏洞百出,已到了不得不正視的地步。
當局的把關如何粗疏,從一宗個案便可看到。工聯會現任元朗區議員劉桂容早前發現自己被人冒認竄改選民登記住址,其後更揭發有關更改表格的登記日期為四月三十一日,但事實上四月只有三十日,而選舉事務處竟然沒有察覺出來。每次傳媒揭出大堆用不存在的門牌、樓層、單位登記的問題個案,當局都推說因為沒有足夠人手巡察,如今連登記日期也輕易蒙混過關,又該如何解釋呢?選舉事務處究竟對查核工作有多認真,畫公仔不用畫出腸。
同樣令人無法接受的是,今年投訴個案多達一千五百宗,部分證實確有問題,但不是有人違法,亦不是選民搞錯,而是外判工輸入資料出錯。當局解畫輕描淡寫,彷彿在茶餐廳叫餐讀錯餐牌號碼一般。選民登記資料出錯,不僅可能導致選民喪失投票權及參選權,還隨時影響選舉結果,削弱選舉公正性,豈容兒戲!
回歸以來,各級地區選舉的投票率都只得五成左右,相對於歐美國家相形見絀,當局為免投票率進一步降低,選民登記一向「從寬處理」,這本來無可厚非,然而隨着選舉政治逐步成熟,選戰日益激烈,當局亦應與時並進,防止被不法之徒有空隙可鑽。一一年區議會鬧出大量「種票」疑案後,當局以掛號信方式抽查全港已登記選民地址真偽,表面上看似下了工夫,但實際效用成疑,遑論阻嚇力,今年仍然湧現大量問題個案便是有力注腳。最諷刺的是,新措施未必能阻嚇種票,卻肯定令許多未及時回信的市民白白喪失選民資格,隨時矯枉過正。
一直以來,學者都建議當局增加資源,派人手抽查選民登記地址,並加重對違法者的刑罰,以增強阻嚇性,當局為何充耳不聞呢?選民登記制度備受質疑,選舉最終不論誰勝誰負,港府也是輸家。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