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低迷旅業淡 屋漏偏逢連夜雨

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旅遊業下滑,零售業不景,以及內地經濟放緩,外圍環境欠佳,對本港整體經濟的負面影響正陸續浮現,前景相當不妙,偏偏港府束手無策,不能不令人擔憂。

最新數據顯示,八月份香港採購經理指數跌至四十四點四,按月急跌三點八,不僅創六年多以來低位,而且連續六個月低於五十的盛衰分界線,反映需求持續疲弱,私營企業不斷收縮。之所以如此,固然因為整體經濟環境轉差,亦因為訪港旅客減少令訂單下降。

事實上,隨着訪港旅客連連下跌,特別是內地旅客紛紛卻步,旅遊及零售等相關行業早已告急,加上最近人民幣貶值,金融市場動盪,可謂雪上加霜,業界人士以「冰河期」形容目前的處境,一點也不誇張。其實,這種情況不只是發生在香港,一水之隔的澳門同樣面對旅客減少、收入下滑的困擾,但不同的是,澳門政府並沒有怨天尤人,而是主動出擊,籌備多項旅遊推廣活動,希望短期內追回下跌的旅客數字。

反觀港府依然無所作為,除了要求中央打救之外,只能守株待兔等運到。最諷刺的是,「一簽多行」剛剛改為「一周一行」,有人又建議增加個人遊城市,吸引「高質素旅客」,儼然將內地客當成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玩具。實際上,如今世界各地爭相為中國旅客打開大門,可以旅遊和購物的地方多的是,香港憑甚麼條件吸引「高質素旅客」呢?

眾所周知,香港旅遊業的困境主要是內部因素造成,在激進組織不斷「鳩嗚」、「光復」之下,政治和社會氣氛空前惡劣,連一場足球賽也引發各種政治爭議,甚至加深中港矛盾,內地客願意上門才怪。正如北京官員所說,近年一些針對內地的反水貨客活動,傷害了內地居民感情,香港需要有彌補工作。

顯而易見,如果港府沒有能力增加旅遊配套設施,以及阻止激進組織的趕客行動,即使中央願意開放更多個人遊城市,也挽救不了處於「冰河期」的旅遊業,反而可能進一步激化兩地矛盾。更不可思議的是,旅遊業已經叫苦連天,網上又盛傳新一輪反水客行動,「光復」鬧劇隨時死灰復燃,可見有人非把香港徹底搞垮不可。

一葉知秋,香港經濟面臨種種內憂外患,旅遊業的困境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內地經濟大幅放緩,美國又隨時進入加息周期,香港夾在中間,無險可守,只能隨波逐流,望天打卦。最近港股隨外圍市場尤其是內地股市劇烈波動,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警示,有外資大行預料港股可能跌穿二萬點,樓市亦會急跌,顯然不是危言聳聽。

黃台之瓜,何堪再摘。香港飽受政治困擾,本已亂象叢生,尤其去年的佔領之亂更是導致整個社會元氣大傷,萬一再爆發金融或經濟危機,恐怕不只是雪上加霜那麼簡單,隨時陷入滅頂之災,難道港府還能無動於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