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水風波已爆發一個多月,不僅沒有平息迹象,反而不斷蔓延,由公屋至私樓,由小學至中學,出事的建築物愈來愈多,鬧得人心惶惶。然而,食水為何會含鉛,源頭究竟在哪裏,港府至今依然茫無頭緒,不僅加深市民恐慌,而且引起諸多猜測,有人認為問題出在國產預製組件上面,事實是否如此呢?
本報記者分別在澳門、深圳、廣州、上海及台灣等地抽取了二十二個食水樣本化驗,結果除了台灣兩個樣本含有極微量的鉛,其餘樣本都沒有問題。這些城市大多使用國產組件,為何都沒有事呢?顯而易見,兩岸四地只有香港爆發鉛水危機,證明這是本身的問題,而不是國產組件的問題。
有專家認為住宅大廈的供水系統使用含鉛焊料及焊接工人技術不足,是引發鉛禍的主要原因;有學者則直斥港府欠缺危機意識,沒有妥善監管供水安全。毫無疑問,監管制度方面的漏洞,才是整個鉛禍的根源所在。一直以來,港府監察食水只着重於會構成即時危害的污染物含量如大腸桿菌等,而忽略了長遠影響健康的重金屬含量,加上政府部門各自為政,權責不清,導致食水安全問題多多,危機重重。
正因為政府部門應對不力,甚至互相卸責,鉛水風波才會愈演愈烈。除了出事屋邨不斷增加,學校也紛紛中招,繼聖公會聖多馬小學及聖方濟愛德小學自行驗出食水含鉛超標後,傳統名校拔萃男書院及長沙灣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亦不能幸免,兩校均驗出食水含鉛超標逾倍。開學在即,鉛水殺入校園,校方固然狼狽不堪,家長及學生更是惴惴不安。當局決定為二○○五年或以後落成的官津及直資中小學安裝濾水器,卻將幼稚園排除在外,而且拒絕為全港學校驗水,結果引起更大爭議,被批評罔顧學童健康。
事實上,鉛水風波爆發後,港府一味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既無方向,也無策略,難怪處處碰壁,愈搞愈亂。當局成立調查委員會尋根究柢,包括檢視及評核現時公共及私人樓宇食水供應系統的設計、建造、維修、保養、技術標準、監管制度等,這固然是應有之義,問題是,調查結果還要等九個月,目前的危機怎麼解決呢?市民的疑慮怎麼消除呢?學童的健康怎麼保證呢?
最諷刺的是,一向被認為環境污染問題嚴重的內地,食水含鉛量並沒有超標,反而以先進地區自居的香港,食水安全狀況百出,簡直匪夷所思。有學者指港府「多年來安於虛榮」,沒有提高食水安全標準,可謂一語中的。實際上,港府不思進取,不僅食水監管制度不合時宜,食品安全及空氣質素標準也遠遠落後於人,香港在全球宜居城市的排名大幅滑落,不是沒有原因。
一滴水看世界,這場鉛禍將港府應變能力不足的弊病暴露無遺,再不盡快想辦法補救,等到鉛水危機演變成管治危機,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