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海濱增景點 最怕節外又生枝

引起不少爭議的活化尖沙咀海濱計劃,在城規會一錘定音之下終於落實,對於正走下坡的本港旅遊業而言,任何優化或增添新景點的計劃無疑都有正面意義,關鍵是當局必須提高透明度,釋除公眾疑慮,以免節外生枝,好事變壞事。

需時三年的活化尖沙咀海濱計劃,由康文署及新世界發展共同提出,包括將星光大道向尖東海濱花園伸延,分別劃為「美食區」、「遊玩區」、「休閒區」及「藝術及文化門廊」。毫無疑問,該項活化計劃將為尖沙咀海濱帶來一番新面貌,增加星光大道對旅客的吸引力,亦為港人提供一個休閒好去處。

星光大道擁有維港景觀,地理位置優越,不僅是旅客必到之處,亦被譽為拍拖勝地,可惜由於已啟用十一年,設施殘舊而乏味,除了明星手印及雕像之外,賣點不多,而行人路闊度也不足,所以各界要求優化星光大道的呼聲一直不絕於耳。今次由康文署及發展商根據原有的管理合約合作,可謂順理成章。然而,環保團體則有不同意見,他們質疑當局沒有公開招標,不符程序,並違反海港規劃指引。對此,康文署強調活化計劃並非地產或商業項目,沒有將最終「話事權」交予發展商,政府及合作機構在項目中並無任何經濟收益。

姑勿論誰是誰非,本港需要增添旅遊景點,這是不爭的事實。香港是多元社會,活化尖沙咀海濱引起爭議不足為奇,但如果因噎廢食,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動,是否符合整體利益呢?本港旅遊業正面對嚴峻的局面,若再不思進取,難道坐以待斃?

事實上,今年以來旅客增長已無以為繼,最近兩個月更是每況愈下,繼六月份內地及整體旅客齊齊下跌之後,七月份情況更加不堪,內地旅客急跌近一成,整體旅客亦減少百分之八點四,創下近年最大單月跌幅。旅客人數下跌,自然影響零售等相關行業,最近幾個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持續下滑,奢侈品跌幅最顯著,四月份急挫近兩成,六月份又下跌逾一成,儼然成為一種趨勢。業界形容旅遊及零售業已不僅僅是進入寒冬,而是進入「冰封期」,顯然不是無的放矢。所謂一葉知秋,早前有大型直銷傢俬電器連鎖店結業,就是一個警號,農曆新年後結業潮料陸續有來。

當然,訪港旅客下跌並非單一因素,包括外幣貶值、激進團體趕客、內地調低部分商品進口稅等等,都是令旅客尤其是內地客卻步的原因,而本港旅遊景點老化,缺乏新鮮感,也是一個主要原因。自從內地開放個人遊後,訪港內地客持續增加,由每年不足七百萬人增至逾四千萬人,但本港旅遊景點卻是十幾年如一日,繼迪士尼樂園之後,這麼多年來再也沒有增加新景點,旅遊之都徒有虛名。正如整個香港一樣,旅遊業一直在吃老本,怕只怕坐食山崩,等到老本吃光了,還能依靠甚麼呢?活化尖沙咀海濱,即使對整個旅遊業未必有太大幫助,起碼也可以添磚加瓦,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