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騙案禁不絕 投資騙案更難防

最近香港怪事連連,連騙案也花樣百出,不僅有假扮內地官員的騙案,還有豪華包裝的巨額投資騙案,騙徒橫行無忌,陷阱無處不在,令人不寒而慄。

警方數字顯示,今年一至七月共有六千四百多宗詐騙案,當中二千三百多宗屬電話騙案,單是七月便有三百零八宗成功騙款,平均每日約有十人中招,近兩個月騙案涉款逾一億七千萬元,問題之嚴重由此可見一斑。

時代在改變,騙徒手法也日新月異,由過去的「猜猜我是誰」、虛構綁架等,發展到最近冒充內地官員、港府部門及公營機構人員,主要有三大招數:電話、電郵及電腦軟件。例如二胡大師王國潼及其妻子被騙去二千萬元的案件,騙徒就是冒充香港郵政及內地政府部門人員,通過電話行騙,而且度身訂造,顯示騙徒充分掌握其個人資料。

除了電話騙案層出不窮,以豪華包裝的投資騙案更是令人防不勝防。投資騙案主要針對中產及專業人士,騙徒往往自稱是投資專家,以投資海外房地產、酒莊或礦場等高端項目作招徠,除了邀請經濟學者演講,還會率團到海外參觀,令人不虞有詐。由於騙徒演技逼真,拋出大量專業術語,說得天花亂墜,以「小投資、高回報、低風險」游說受害人,連不少具投資經驗的市民也信以為真,紛紛墮入陷阱。

今年上半年,警方已接獲四宗同類的投資騙案,涉款逾六千萬元,相對去年多兩倍,損失最多的個案達到三千三百萬元。其中一宗個案的受害人是兩男一女,經相熟投資顧問認識騙徒,對方聲稱與本港某名門望族相熟,可以搭買一隻在外國也很難買到的社交媒體股票,受害人以為時來運到,總共「投資」了數千萬元,直到要求發還利潤及本金時,才知道騙徒早已經帶着款項逃之夭夭。

事實上,類似的騙案已不是第一次出現,過去也發生過以投資馬來西亞、珠海、澳門等地大型基建作招徠的騙案,可見萬騙不離其宗,騙徒來來去去都是那幾招。正如西諺所說,第一次受騙是對方的錯,第二次受騙就是自己的錯。海外投資有如隔山買牛,即使不是騙局,也往往涉及高風險,騙徒愈是花言巧語,愈顯得當中有詐,只要投資者提高警惕,便宜莫貪,就不容易上當受騙。

當然,現在的詐騙集團大多組織嚴密,分工精細,而且懂得利用現代科技及金融網絡,與過去的烏合之眾已不可同日而語。行騙手法更專業,更難提防,正是騙案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特別是詐騙集團往往跨境運作,更是大大增加執法難度。面對這類「智慧型」的詐騙集團,執法部門沒有與時並進,自然處處被動。金融中心淪為「騙案之都」,可謂莫大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