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二戰結束七十周年有感

今年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七十周年的重要日子,各參戰國都對這表示重視,不論是戰勝國或是戰敗國,都有隆重的紀念活動。二戰結束七十年了,親歷其境的老人已愈來愈少,在七十年後的紀念日上,能夠再以過來人身份參與的老人恐怕不多,但二次大戰紀念就像一張舊照片一樣,不時會勾起各國的記憶,特別是在歷史問題上的博弈。

避重就輕 言行不一

德國和日本同是二戰中的軸心國,德國在二戰罪行上的取態絕不含糊,贏得了曾受納粹政權迫害各國的原諒,這當中當然有一部分的政治理由,但德國的態度還是起了決定的因素。相比之下,日本因二戰後遠東有被共產勢力包圍之可能,美國要扶持日本重新擴軍,日本也因美國撐腰而在二戰責任上取態曖昧。歷任政權在遠東殖民、戰爭侵略、慰安婦等敏感問題上總是避重就輕,日本自衞隊的軍事力量已遠超自衞的需要,以絕對軍事力量在亞洲仍是站在前列,更不用說不時傳出日本在秘密進行研發原子彈的消息。這些背景總結下來,得出來就是日本在二戰責任上的含糊,二十年前的村山談話若是可以證明日本的悔意和歉疚的話,本來就不用到了今天仍在二次大戰問題上糾纏,究其原委,就是日本的政權言行不一致。

村山談話顯示了日本承認錯誤的道德勇氣,可是後來各個政權的表現卻不是這樣子了,各個繼任首相視參拜靖國神社為政治宣傳和拉攏右翼勢力的需要,儘管有村山談話的悔意,也難於消除亞洲各國、特別是中國和南韓對日本在二次大戰中的態度表示懷疑。在二戰結束七十周年的重要時刻,中韓對安倍的講話表示了相當程度的不滿,尤其是安倍在道歉、殖民等敏感詞上只是以文字遊戲來應對,更加深了中韓對安倍政權的不相信,中韓並不以為安倍真的對二戰反省。安倍的態度與其背景絕對有關,其本人右傾態度明顯,在解禁日本自衞隊的活動範圍上的冒進,根本就是廢除日本的和平憲法,其不在今年參拜靖國神社,但還是以黨領導身份獻上拜祭費,這些動作都說明了一個事實,安倍的談話加上道歉等字眼和不去靖國神社參拜,都是因日本國內外的種種壓力所致,以致安倍會以小動作來表達其取態。

公允審判 早晚要來

而值得深思的是,美國在安倍二戰七十周年談話後率先表態讚揚其行為,等於說明安倍的屈服完全是美國的關係。若果沒有美國的因素,安倍的講話措詞定必更模糊,這種大國博弈滲透了一個原本是戰爭紀念活動,也增添了各種政治考慮。然而,若果單以安倍的態度來等同日本國內的立場卻流於表面,安倍目前的民意支持度已是負數,加上日皇對二戰講話中的用詞,都說明了安倍政權的立場,並不和日本國內的主流聲音一樣。但正如上文所述,未來當親歷戰爭的人相繼離世,下一代在支離破碎的歷史中不易得出正確的立場,這才是令人憂心的。

日本國內不少歷史教科書都對二戰部分避重就輕,目的就是讓年輕人不再有歷史的包袱,可是這卻不是最高明之處,閃爍其詞只會讓事實欲蓋彌彰。但同樣可悲的是,本地的歷史教材對二戰所述也犯上了含混的毛病,以致新一代對日本侵華、佔領香港三年八個月等歷史片斷所知有限。最近有團體的調查顯示,三十五歲或以下的年輕人,對日本二戰中的侵略角色所知甚少,甚至對日本侵略沒有感覺,反映的是本地歷史教育上的一種缺陷,未來在教育上要做的工夫不少。

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要對歷史尊重,不要因在位者而忌諱,玄武門之變隱沒在史書多年,到最後還是給歷史學者發掘出來,歷史的公允審判早晚還是要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