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防禿產品 效用存疑

本港男性脫髮問題有年輕化趨勢,研究顯示每四名港男一名脫髮,佔逾六十萬人,在亞洲地區排行第二,當中超過四成男性四十歲已出現脫髮。為防治脫髮,不少人選用坊間標榜可「預防」及「改善」脫髮的產品,近年更興起以「漢方」等中藥成分作賣點,聲稱可促進頭髮再生。但最新研究發現,大部分聲稱有效改善脫髮的產品所含成分,並無足夠醫學實證,成效存疑。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指出,男性一般比女性早脫髮,約四十歲開始已有明顯脫髮,女性則在五十歲、更年期開始才脫髮。九成半港男屬遺傳性脫髮,「地中海」、「M字額」等,隨年齡增長,可致脫髮的賀爾蒙二氫睪酮增加,使頭髮變得幼弱易折斷,若家族有脫髮史,下一代患脫髮機會上升。其他脫髮成因包括受壓力及藥物等影響。

產品含矽或反致脫髮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調查市面上十六種聲稱可「預防」及「改善」脫髮產品,包括洗頭水及生髮水,發現產品聲稱有效改善脫髮所含的成分,如人參、中藥、維他命、礦物質及蘆薈等,其實沒有醫學實證或大型研究支持,大部分成分只能改善血液循環及頭皮皮膚,無法改善脫髮,例如人參補氣血,蘆薈可作補濕或治療皮膚傷口用途;部分產品含有矽的礦物質,更可能有反作用,導致脫髮。

倡採用口服藥物治療

學會會長崔俊明指出,消費者購買聲稱可防治脫髮產品要小心,即使產品大賣廣告宣稱有「研究支持」,亦可能只在動物測試。產品亦非愈貴愈好,反而要留意所含成分有何功效及副作用。近年韓國護髮產品大行其道,但大多數包裝只有韓文,消費者無法清楚了解成分。

崔又建議患者採用口服「非那甾胺」及外用「米諾地爾」兩種藥物治療脫髮。前者只適合男性使用,有影響性功能等副作用;後者不適合皮膚敏感者使用。他提醒,脫髮患者最好及早求醫,切勿胡亂使用沒醫學根據的產品或偏方,年輕人應減少染髮電髮,以免破壞頭髮毛囊,出現早年脫髮危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