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寵物近年成為潮流,巿民不但當寵物為朋友,甚至視作家人或子女,若與牠們接觸後,不注意個人衞生,有機會從寵物感染傳染病。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蘇文傑指出,寵物居所可能成為細菌溫床,其中魚缸容易孳生海洋分支桿菌,清洗魚缸時有傷口,細菌便會乘虛而入,令傷口出現腫塊,情況嚴重更需要接受手術將腫塊切除。他忠告主人,開始飼養寵物時應先帶牠們接受治療,以防受感染。
蘇文傑表示,海洋分支桿菌可在溫暖鹹水或淡水孳生,飼養觀賞魚的市民長時間不清洗魚缸,會提供有利環境令該菌孳生,如皮膚有傷口,接觸魚缸水的細菌便會感染,傷口位置會出現腫塊及不斷增生,當腫塊蔓延至筋腱,單靠服食抗生素也無法消腫,需要將腫塊切除。市民應經常清洗魚缸,避免細菌繁殖,但清洗時須妥善包紮好傷口,避免受細菌感染。
近年鼠類和蜥蜴等多種奇怪品種成為巿民新寵兒,蘇文傑指出,像蜥蜴和龜等爬蟲類動物的腸道都有沙門氏菌,會隨着糞便排出,沾在牠們生活的環境中,主人接觸動物糞便後沒有洗手,再接觸口或食物,便會將細菌吃下,出現急性腸胃炎和發燒。另一種由動物傳人的疾病就是弓形蟲,此寄生蟲在貓糞中常見,免疫力低人士感染後有機會併發腦炎,孕婦感染則可損害胎兒,故他們接觸貓後要謹記洗手。
蘇文傑稱,動物是不少病原體的宿住,這些細菌和寄生蟲在牠們體內存在而不發病,市民從寵物感染疾病,醫生難追本溯源。因此,要預防受感染,有賴市民注意個人衞生,以及在接寵物回家飼養時,盡快帶同牠們到獸醫診所檢查,及早治療寵物的疾病。
本報與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及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合作,推出醫學專題報道,每隔周五刊出。
Health Education Lay Pub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