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客七藥房 遭點名譴責

本報早前獨家踢爆銅鑼灣聲望藥房售賣天價黑鬼油劏客,引起公眾關注無良藥房的銷售手法。消費者委員會昨公開點名譴責七間藥房黑店,當中包括聲望藥房。該七店今年已涉及一百廿七宗投訴,佔藥房總投訴兩成四,「劏客」金額合共達一百五十萬元,當中有旅客被「碌卡」十五萬元購買一斤珍珠粉。消委會直斥有關藥房專欺騙內地旅客,行為離譜、態度惡劣及不合作,影響本港購物天堂美譽,建議當局透過發牌制度嚴懲「藥房黑店」。

消委會今年首七個月接獲五百卅一宗涉及購買參茸海味、中藥、藥物及中成藥的藥房投訴,較去年同期升一成三,涉及八十五間藥房,涉款高達六百八十萬元,投訴人幾乎全屬內地旅客。其中兩成四即一百廿七宗投訴涉及七間被公開點名的藥房,相比這七店前年的投訴總數,大增逾兩倍,其中聲望藥房投訴數字位列七店之首。消委會指七店的投訴個案僅三成能達成和解,遠低於該會平均七成多的成功調停率,投訴人普遍更只獲三至五成退款,僅一宗個案能全數退款。

黑店換名原址重開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指,涉事藥房專「劏內地客」,因看準他們不能長期留港追究、或「怕麻煩」、欲「破財擋災」的心理,呼籲旅客若遇不良藥房須向執法機構或消委會投訴。消委會主席黃玉山批評,部分涉事藥房態度惡劣,對投訴採取不承認責任及不合作態度,加上「劏客」問題嚴重,故決定公開點名譴責。

該會又發現,部分被點名藥房雖名稱不同,但商業登記和公司註冊上的董事為同一人,另亦有被投訴藥店會在一兩日間改名在原址重新營業,例如旺角恆大中西藥房今年首五個月被投訴十四次後,五月中改為龍城大藥房在原址營業,經營者均為同一人。

據公司註冊資料顯示,部分涉事藥房的公司董事身兼多間藥房董事之職,例如怡和街龍城大藥坊有限公司和大藥坊有限公司,董事均為吳志標,而吳合共是五間「藥房」及「藥坊」的公司董事。已結業的聲望藥房有限公司其中一名董事李景華上月已辭任,但李亦是另外八間公司董事,當中一半以「藥房」或「藥業」為名。

倡吊銷牌照作懲罰

消委會建議,負責監管發牌的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將藥房或其經營者是否涉及不良營商手法投訴,列入發牌、續牌及吊銷牌照的考慮因素。該會亦已製作宣傳片,提醒消費者付款前問清價錢並「白紙黑字」寫明,亦不應在付款前讓店員將貨品切片或磨粉。

記者昨到該七間藥房視察,除聲望藥房已結業外,銅鑼灣四間藥房照常營業。駱克道宗宏堂大藥坊有職員稱入職僅三星期,聽聞有同事因態度惡劣及銷售手法不良遭解僱,現已「老實咗」,如為貨品貼上價錢牌、註明貨品以斤或両收費。其餘三店的店員全拒回應事件。至於旺角恆大中西藥房已「變身」龍城大藥房,店員聲稱藥房在上址經營兩個月,無奈被之前的恆大藥房「害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