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政府樣樣得個講字

人民幣連續下跌,對香港沒有影響?有部分分析憂慮,由於人民幣轉弱,在香港的購買力必然下跌,有新界北區業主甚至即時減價,期望在內地客的購買欲下跌前能順利「出貨」。當然,如果樓價真的能夠緩和,對香港未必是一件壞事。之不過,內地在港的消費力下降,自然地衍生出另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當中包括零售業的萎縮!

有財經專家指,由於預期美國加息在即,港元相對持續跌勢的人民幣,將會表現得更強。這個情況,令到手持人民幣來港購物消費的旅客感覺極不划算,繼而轉往其他地方旅遊,對香港的旅遊及零售業勢必帶來極大衝擊。面對這個情況,政府準備好了嗎?未見!

租金問題一直是最困擾零售業的開支,有報道指出,有一些商場在這幾年間的租金,大幅增加逾兩倍。以往,租金開支佔總營運開支的三成,但今天卻佔總開支的一半以上。早前,已有外地品牌指,如租金沒有大幅調整有機會結束營業。這個不正常的問題,是大地產商或財團造成的,政府有想過抗衡的辦法嗎?記得政府曾提出過,會在領匯商場附近,撥出地方建一些租金較平的購物點,以抗衡高租金及衍生的高物價,但至今有何進展?同樣「得個講字」!

勞工問題呢?政府有沒有為零售業步入寒冬期而作好準備呢?德爾斯的結業,雖未必跟租金或內地客下跌有關,但在事件上,我們見到勞工處拙劣的處理手法,確實令人擔心,假如再有更大規模的結業潮,員工會得到保障嗎?無良僱主會得到懲處嗎?

當兩個地方,在各種客觀因素下是唇齒相依時,就需要為磨合、平穩而作好一切準備。以往出現的中港矛盾,就是由於準備不足;當今天見到問題即將浮現,我們有為零售業可能出現清盤潮而作好準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