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區選拒絕協調

炎炎夏日,出外度假者眾,政圈中人的心情亦變得輕鬆。除了鉛水事件及港大副校長任命風波較受媒體重視之外,餘皆乏善足陳。不過「鴨仔浮水浪在下面」,區議會選舉早已吸引各政黨政團以至政界新秀落區活動,只是市民不大留意而已。

區議會選舉是未來年半時間內連串選舉的第一波,誰勝誰負影響深遠,其中緊隨其後的新界東立法會議席補選,將明顯地與新界東多個區的選舉結果掛鈎,因而廣受政圈中人的關注。

今次區選與以往幾屆最大相異之處,在於多了一批在佔領運動期間登場的青年團體,俗稱「傘兵」,其政治取態較傳統泛民政黨要激進。政圈中人甚至視之為勇武派,即更勇於訴諸街頭抗爭與肢體動作以宣示政治理念的年輕一族。傘兵多不願按泛民的選舉遊戲規則行事,即拒絕參與協調,避免與同路人撞區而令選票被分薄,導致鷸蚌相爭,漁人得利。過去泛民陣營的一貫做法,是由具公信力的「民主動力」主持協調會議,有商有量,最後訂出一份推薦名單,盡力避免撞區,讓建制得利。

學者研究的結論,多認為區選泛民沒有優勢,往往陷於苦戰。如今多了桀驁不馴的一批傘兵,將令泛民溫和黨派,如民主黨、民協甚至工黨等的候選人,處境更加不利。有趣的是,泛民及傘兵或同意就區選舉行所謂初選,委託有公信力的民調機構做調查,並「願賭服輸」,而非靠協調來解決。問題是,各參選人願意簽「生死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