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治抑鬱 恐染賭癮盜竊癖

抑鬱症患者抗戰心魔多年,需藥物協助走出陰霾。有精神科專科醫生表示,約三至四成抑鬱症患者屬「頑治」抑鬱,單服一種抗抑鬱藥物效果未如理想,病人甚至不自覺出現盜竊癖、染賭癮等失常行為;有三十歲患者受抑鬱症苦纏十年,染上賭癮欠下數十萬元債務要家人代還。醫學界近年提出加強治療,加入調節患者腦內多巴胺的藥物,對抗頑治抑鬱。醫生提醒除藥物治療,患者亦應調節生活,或以運動適當減壓。

三十歲的David,家庭、健康及婚姻美滿,卻無故感情緒低落,十年前確診抑鬱症,逐漸提不起勁上班,躲在被窩數個月與世隔絕。期間,他曾接受抗抑鬱藥物治療,但病情反覆,加上藥物副作用令他思考變慢,「逼住停藥,否則無辦法工作!」他其後為了尋找快樂,不自覺酗酒、賭波,直至多次欠下數十萬元賭債,全由家人清還,令他感到良心受譴責,決心再求診對抗抑鬱。

追求快感 易行為失控

本身是精神科專科醫生的精神健康基金會榮譽秘書丁錫全引述中文大學的統計,本港百分之八點四人口於一年內有抑鬱症狀,包括持續焦慮、難集中精神、體重急降或有自殘傾向。除了創傷、壓力等因素,部分患者或受腦部傳遞訊息的化學物質出現變化,例如血清素、腦腎上腺素或多巴胺,影響情緒、認知、食欲及憂慮感。當這些化學物質失衡,便可致抑鬱。他的臨床經驗中,約三、四成抑鬱患者出現失控行為,包括有患者連環於超市盜竊求快感,終要上法庭;亦有患者工作壓力爆煲,深宵「飛車」解壓卻釀成車禍。他說,這些患者大部分不能只靠一種藥物治療,屬頑治抑鬱。

亦可改變習慣配合治療

丁錫全指出,近年醫學界發現原用於思覺失調的藥物「阿立哌唑」,可治療頑治抑鬱,調節多巴胺等分泌。有研究顯示,若患者對一線藥物反應未理想,加入該藥後一至兩周,部分患者病情有改善,抑鬱評估指數由廿六分下降至十七分,代表成效理想。他強調,除靠藥物改善病情,患者亦可接受行為治療、調節生活習慣改善情緒。

抑鬱症徵狀

‧對平常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包括對性不感興趣

‧持續憂傷、焦慮

‧難以集中精神,記憶力變差

‧胃口及體重急速下降或上升

預防貼士

‧參與活動:定期與家人朋友聚會

‧適當減壓:做瑜伽、太極等可放鬆心情的運動

‧寫日記:透過文字發洩情緒

‧調節生活:健康飲食,充分休息

資料來源:丁錫全醫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