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小管塞」紓解乾眼

眼睛乾澀,甚至有火燒般的感覺,可能是乾眼症的病徵。香港大學醫學院眼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馬思特表示,除了使用眼藥水、眼膏外,可嘗試以「淚小管塞」堵塞淚管。「淚小管塞」有兩款,分別以骨膠原或矽膠製造。海外數據顯示,逾半乾眼症患者使用「淚小管塞」後,感覺乾眼情況有改善。此治療方法○三年已引入本港,但市民認識不多,馬思特希望更多人明白不同治療方法利弊,作出最合適選擇。

乾眼症病因很多,包括長期使用電子產品「唔眨眼」、矯視激光治療、年紀、藥物或免疫系統疾病等,均可令淚水分泌不足、過度蒸發,不能正常滋潤眼球表面。本港二○一一年估計,百分之七點七人口,即約五十多萬人患不同程度的乾眼症。

藥膏質地厚易致眼矇

滴眼藥水是乾眼症最常見及第一線治療,馬思特說好處是容易購得和使用,但療效相對短暫。部分坊間出售的眼藥水含防腐劑,可能導致過敏反應。另一較常見療法是使用眼膏,療效相對長,但由於藥膏質地較厚,易致眼矇不適。市民較少接觸的療法是堵塞淚管,令淚液停留在眼眶中較長時間,紓緩眼乾。

馬思特指出,現時有兩種「淚小管塞」,一款以骨膠原製成,約數個月後自我溶解被人體吸收。另一款以矽膠製造,理論上可無限期使用。不過,暫時未有本地數據顯示淚小管塞的成效及使用情況。以海外廿七項研究顯示,近半曾使用其他方法治療無效的乾眼症患者,使用淚小管塞後,乾眼症狀得到紓緩。但約百分之八使用骨膠原塞子後,有發炎症狀;而矽膠造的塞子,亦有四成用家表示塞子自行脫離而失效。

用顯微鏡助放進淚管

馬思特說,「淚小管塞」並非手術,醫生在顯微鏡下放進病人淚管,毋須麻醉。但曾有本地個案使用骨膠原製「淚小管塞」,一年後淚管長出肉芽,方發現塞子沒被身體吸收,情況罕見。他說市民對「淚小管塞」認知低。市民認識不同治療方法利弊,可作出精明選擇。

記者黃卓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