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問題談判持續十二年,參與各方(美、英、法、俄、中、德及伊朗)最終達成全面一致共識,這對中東局勢以至全球穩定都是意義深遠的。伊朗外長扎里夫稱達成協議是「歷史性時刻」,同時承認協議「並不完美」。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則說,協議的達成將開啟「國際關係的新篇章」。
談判最困難之處,是西方國家一直擔心伊朗借核計劃發展核武器,希望通過達成一項全面協議將伊朗核計劃嚴格限制在民用範圍,並大幅度提高其透明度。可是更棘手的,是伊朗跟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伊朗和沙特阿拉伯雖同為伊斯蘭國家,但分別是地區內最強大的什葉派和遜尼派國家,也因而形成兩國互相競爭,爭奪成為區內伊斯蘭國家的領導者。至於伊朗跟以色列,則是伊斯蘭和基督教的紛爭問題。
這次能夠達成協議,美國的態度是其中一個要素。面對中東形勢,奧巴馬政府深明在這個亂局之下,派兵到該地區不但無法解決問題,更有可能把自身捲進去而無法自拔。隨着時間的推移,美國的控制能力會不斷減弱,只有盡快達成談判協議,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紛爭,才不至於輸掉整個地區。
此外,美國能源供應能力增強,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減少,也促使美國政策調整。相反,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在未來將會愈來愈依賴中東供應石油。因此,中國也希望能夠有一個和平的地區局勢。中國和美國因而形成了態度的相對一致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