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屋量質並重 把關豈能兒戲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最近曝光率奇高,可惜都不是甚麼好事。高鐵醜聞沒完沒了,啟晴邨鉛水危機接踵爆發,隨着捲入水慌的屋邨及建築工程愈來愈多,受影響的居民持續上升,人們有理由質疑,港府為了增建房屋趕進度而不惜犧牲質量,放鬆把關,除了食水安全問題,是否有更多醜聞尚未曝光。

港府昨日召開跨部門會議就鉛水問題解畫,但除了推諉責任、互相扯皮以外,對於核心問題一問三不知,污染源頭到底在哪裏仍然是問號。更糟糕的是,食水危機醜聞愈揭愈多,愈揭愈臭,原來啟晴邨五月份曾爆發退伍軍人症,當局卻一直秘而不宣,若非今次事件,恐怕還會繼續隱瞞下去,居民還繼續被蒙在鼓裏。處理事故透明化才能令市民提高警覺,將危害減到最低,當局竟然反其道而行之,能瞞則瞞,能拖則拖,這是對市民健康的極不負責任。在如今的訊息化社會,瞞得了一時,瞞不得永遠,瞞得過部分人,瞞不過所有人,最終傷害的是當局誠信,高鐵事件如此,今次水慌危機亦如此。

事實上,啟晴邨事件有如打開坑渠蓋子,臭味一發不可收拾。房屋署已經承認,由相關水喉匠負責施工的不止已經公布的五個屋邨,還包括中文大學宿舍及政府合署工程。更有政黨懷疑涉案水喉供應商偷工減料,存在個人利益問題,另外負責的十五個屋邨水喉工程皆有食水污染風險,要求廉署循驗收程序、總承建商、大判、分判及發出質量證明的機構一併查起。換言之,今次鉛水危機有如一個無底洞,不知伊於胡底。在泛政治化的今天,小事尚且會鬧大,何況今次是涉及市民健康的大事,加上地區選舉在即,當局授人以柄,政客有如鯊魚聞到血腥味,必然借題發揮,事件如何發展實難預料。

將來有無官員因此問責其實還是次要,市民健康安危才是最關鍵。當局除了要調查責任誰屬,當務之急是盡快為問題屋邨更換水喉,以及為受影響居民驗血,釋除眾慮。同樣重要的是,當局應舉一反三,深刻檢討是否存在其他的安全風險。港府早將房屋問題視為重中之重,加快拓土建屋,追趕進度,本來無可厚非,但不排除有關部門為了數量而不顧質量,放鬆工程驗收及監管,對承辦商偷工減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勢必會埋下更大的地雷,留下更大的爛攤子。事實上,如果當局對承辦商嚴格把關,就不會出現啟晴邨劣質水喉的問題;如果多抽查水樣本,即使有問題亦會一早揭發,不至於惡化到今日地步。而最令人擔心的是,多年前的房屋短樁案會不會重演呢?

說一千句漂亮話,不如做一件實事。香港正處於多事之秋,甚麼不可思議的事都可能發生,港府揚言今後將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說得無比動聽,但如果官僚作風如故,施政水平不提高,只會自取其辱,香港亦會不斷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