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香港不用暴力救市

上個星期港股大幅波動,周初受希臘債務危機、內地股市事件影響,港股崩盤式下滑,至周四開始,當內地股市上升,港股又大幅上升,到最後單周變化看似不太大,可是在一個星期內的股價變化已是「輕舟已過萬重山」。

大環境下 何去何從

對香港來說,這樣的股價變化並不尋常,因為香港已是一個成熟的股票市場,若果說是受到環球因素影響,受到的是系統性的風險,那麼環球股市應該要有類似反應才較合理。可是在環球市場中,股市變化如香港般過山車式的變化並沒有,即使在區域內的股市也沒有這樣的改變,那麼中國因素,特別是內地股市的變化和體制,便成了影響香港股市變化的重要原因。在這裏,要強調的是這是一種觀察,當中沒有評價好壞的立場,原因是這個內地因素已是不可改變,我們要思考的不是將問題諉過他人,而是在大環境和大框架下,香港應該何去何從。簡單點說,就是香港金融市場體制的設置,是否可以面對未來的挑戰。

港股大幅上落固然令很多投資者蒙受損失,可是這就是金融市場的本質,資產價格本來就是波動的,香港作為一個舉足輕重的環球金融中心,處於各大經濟板塊的互動影響,所承受的系統風險自然比較多樣,投資者經過多年來的經驗,早已明白自由市場的遊戲規則,斷不能因害怕變化而犧牲自由市場。所以在上周中股市大幅下瀉時,有意見表示香港要考慮救市行動,這種意見根本就不應該考慮。以政府力量救市並不是新鮮事物,以前各國都有類似事件發生,可是在成熟股市的救市行動不是貿然推行,更多的是因系統風險而要用財政、貨幣政策來提振經濟。

在金融海嘯期間,美國政府用貨幣寬鬆、入股、借貸等形式,來穩住整個金融市場的大盤,而不是粗暴的入市購入股票。當然,香港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曾入市打大鱷,但當時香港是受外資對沖基金狙擊,入市干預可說是基於自衞,這種入市干預和因股價下跌而入市,本質上完全不一樣。自衞式的干預市場,市場並不視之為違反市場規範,反而政府干預市場本來就是一種市場風險,重點在政府干預性質。

運作有序 公平交易

一般而言政府干預股市並不常見,但以政策風險而言,任何政府財金政策可以改變,這種變化並非是干預的歸類。香港在股價大幅波動期間,市場運作有序,面對巨額的成交量和金額,無論在現貨、期貨,或是衍生工具市場,運作交收都能做到井然有序,監管機構也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市場也沒有出現重大違規。這些都顯示出一個成熟市場的格局,即不會因股價大變而經營體系追不上,更不會有投資(機)者呼天搶地的要求政府包底,這是香港市場的成熟。

香港市場的地位,在環球金融市場中站於前列,靠的是一個公平的交易平台,令各界投資者可以明白在遊戲規則下,公平的進行交易。要是政府只因股價下滑便進行入市干預,這種公平性便蕩然無存,因為投資者不曉得政府何時會入市,因不曉得甚麼是政府入市的底線,更不要說這會製造更多灰色地帶、違反公平原則、讓官員有更大的貪腐可能、政府包底引伸而來的道德風險等等。所以要求政府入市、救市的意見並不可取,也不能因要拯救一些投資(機)者個人的失利,而要賠上整個香港金融市場努力幾十年的成果。

香港金融市場和內地的互聯互動無可避免,香港要做的是強化本身體制上的穩定,讓體制可以承擔未來更多的外界風險,讓香港市場可以更健康的發展,才會讓香港的金融地位更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