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遊行其中一個主題是修改《基本法》,極具爭議性,在泛民陣營中亦未有共識,遑論獲得市民的支持。學界是社會運動的急先鋒,修法議題是一項超前的舉動,不能操之過急。佔領運動期間,學聯力主公民提名可讓市民掌握提名特首候選人的主動權。雖然《基本法》第四十五條未有提及,卻仍然據理力爭,最後被中央狠批違反《基本法》,也未能取得大律師公會的認同,來自泛民內部亦有異議。
學界的線性邏輯推理就是,修改《基本法》,使公民提名合憲合法,以之取代小圈子的提委會,不就成事了嗎?殊不知修法之路崎嶇,要「過五關斬六將」才能成功,而中央握有最後的決定權,其取態亦彰彰明甚,修法之難,可想而知。政改失敗之後,各方宜靜下來,認真總結,重新出發,就未來路向尋找定位,切忌躁動,以抗爭及衝擊的手法爭取突破。一句話,沒有經過社會深入理性的討論,以一己之想法當作社會共識,強人之所難,絕非正路。
湯家驊的「民主思路」主張對話路線,認為要在二元對立的政治生態中尋找第三條路,修補政改過程造成的撕裂與對抗。
以上所說看似耳熟能詳,其實社會未有共識的關鍵理念,如「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等,找出港人與中央認知的落差,從中探討政改的出路。七一遊行,表達訴求之後,是時候休整,讓社會回氣,冷靜思考,在適當的時候,再正式上路,而非無休止的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