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政治解碼:泛民前路 愈走愈窄

「後政改」系列來到最後一篇,談談泛民政黨的前景。

政改破局收場,相信沒有人會認為對泛民有利,特別是所謂的「主流派」或「溫和派」,更普遍被視為大輸家,勢將逐步踏上衰落之路。這點從最新民情便可看到。政改落幕以來,民間波浪不興,異常平靜,顯示普羅大眾對政治爭拗已感到厭倦,即使是泛民的傳統支持者,對不見出路的政改議題同樣充滿疲憊感和無力感,政改表決當天反對陣營人數寥落就是最有力證明。不難預見,今年「七‧一」遊行人數隨時再創新低,有泛民中人甚至估計只有三至四萬人(以學者數字為準),莫說不可與去年的十七萬相提並論,相比於氣勢如虹的佔領行動更是不可同日而語。群眾動員是泛民的主要政治能量,市民患上「政治疲累症」,泛民的生命健康亦好不到哪裏去了。

更要命的是,自佔中爆發以來,民間組織遍地開花,泛民主流派已經失去傳統領導地位。尤其到了佔領後期,「X不能代表我」的思維成為運動主調,「有人抗爭至最後,有人最後才抗爭」更成為揶揄泛民政黨的潮語,在這情況下,泛民政黨的光環和基本盤勢必流失,這個趨勢最快在年底區議會選舉浮現,最遲在明年立法會選舉也會成形。事實上,公文袋湯家驊在政改拉倒後退黨兼辭職,就是泛民步向「碎片化」的縮影,所謂團結就是力量,泛民內部一盤散沙,分崩離析,何來力量可言,何來前途可言。

泛民還有一個隱憂,政圈人士不便宣諸於口,卻是人人心中有數,就是受北京的擠壓。有人曾經形容,北京與泛民的關係有點似警方與黑社會,一直存在政治地下秩序,這個比喻未必完全貼切,但亦反映相當事實,當北京大揮硬棍子,收緊控制力度,泛民的生存空間便大大縮減,前路愈走愈窄也。

王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