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政治解碼:政改困局 民生出路

「後政改」時期來臨,香港進入新一頁,政治生態將如何演變,政局將如何發展,勢力版圖將如何變動,均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由今日起,本欄將一連幾日從不同角度談談有關問題,嘗試在戰火殘燼中尋索出一些大脈絡。

今日先談北京對香港局勢的後續部署。正如佔領之亂,朝廷以長遠管治的高度審視和總結政改之爭,判定不僅是個別政治角力事件,而是整場香港管治權鬥爭的其中一場大戰役,其之所以引發連場亂局亦非泛民興波作浪這麼簡單,而是還受制於人心回歸工程殘缺及社會深層次矛盾日深的痼疾,必須對症下藥根治病灶。知情人士表示,政改一拍兩散,許多港人擔心中央懲罰香港,但恰恰相反,中央為了解開政局死結,不僅不會閂水喉,反而會着力改善香港經濟民生,希望以經濟手段解決政治問題,只是操作和方向會與○三年不同。

當年香港經歷金融風暴吹襲,復遭沙士蹂躪,經濟一蹶不振,民怨沸騰,朝廷為了打救島上風雨飄搖的政局,接連推出個人遊及CEPA等措施挺港,以為經過十年灌溉,管治可有碩果豐收,豈料原來一切都是徒然,今日所見,幾乎所有經濟成果都被大商家吞噬掉,南送的北水根本沒有落到一般港人的口袋,以致民生從未得改善,民怨從未得緩和,困局從未得化解。所以,北京日後看重的是如何把惠港措施落實到一般港人身上,以及全方位協助和督促港府解決民生問題,而側重拉攏商界的方針將會調整,以往北大人訪港例必見見大商家的做法或很快成為絕響。

事實上,港府早前突然押後創科局撥款申請,讓路十一項民生措施,就是一張典型民生牌。創科局是梁振英的心結,兩個星期前還部署硬闖財委會,如今急煞車,除了因為建制派發生「等埋發叔」事件令形勢被動,相信亦是為了配合朝廷的戰略方針,以民生路徑尋找政治出路也。

王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