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屋紙偶劇場 細說灣仔變遷

【本報訊】規劃署就「灣仔北及北角海濱城市設計研究」,收集公眾對城市設計大綱和優化海濱的意見,有灣仔居民在藍屋上演紙偶劇場,透過不同的模型訴說社區變遷。有在灣仔扎根四十多年的居民慨嘆,填海工程不斷,高樓大廈增多,令灣仔欠缺休憩之地。雖然有金紫荊廣場和灣仔公園,但前者經常擠滿遊客、市民寸步難行;後者需經多條馬路、上下樓梯才可到達,不便長者,盼當局優化社區時以人為本,加強行人交通配套。

居民促停止填海

灣仔居民在藍屋外舉辦「海岸線發展工作坊(紙偶劇場)」,透過象徵灣仔不同時期海岸線的模型,演出話劇訴說社區變遷。在灣仔居住四十多年的秀屏早前獲派公屋遷往他區,但仍念念不忘成長之地,經常回到灣仔做義工。她認為灣仔的商業發展和市民的生活脫節,過去只需步行數分鐘,就能到海濱休息或玩樂,但現在舉目都是高樓大廈;區內運動場、公園亦難以到達,長者步行速度慢,「你叫佢哋行十條馬路再上樓梯先到公園,有邊個會去?」她希望當局改善配套,令市民能更便捷地使用公共休憩設施。

同樣在灣仔居住四十多年的阿May建議當局在區內多種樹木,停止灣仔填海。阿May憶述,灣仔船街在四、五十年代稱「洋船街」,當時在街上能看見洋船駛過,目前只是繁忙的街景,促請政府顧及居民感受,增設更多公共空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