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何不向好的一面看

對於王光亞主任批評個別「強硬派」的言論,這既不是新的見解,亦不是罕有的見解。這番說話,過往也聽過,沒有太大意思,同時,若有人意圖鼓吹獨立成為政治實體,刻意曲解法律,對抗政府管治,甚至勾結外國勢力……這是每個國家、每個政權都會嚴厲對待的事。限制這些「死硬派」人士「入閘和阻止出閘」,甚至表明「不予任命」,只是清楚闡述觀點,亦是作為一個國家的基本立場。

不過,這些基本的觀點,卻被人「放大」。反而,一些令討論氣氛更「鬆」的情況,卻沒有被完整地表述出來。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對立雙方的討論,針鋒相對是必然的,大家各自闡述立場,也是正常不過的舉動。難道有人會天真地認為,爭論了近兩年、又經過違法佔領、暴力抗爭等行動後的極端對立,可以在四小時之內解決?難道有人認為,對方會突然間作出一百八十度的改變?難道有人會認為,一個由最高權力機構所定之框架,會因一次討論而推翻?因此,在會面後,只集中批評對方的言論如何「強硬」,是沒有誠意、不切實際且沒有意義的。

如果是為香港好,希望香港的民主有進步,就應該放棄沒有意義的姿態,取討論當中可取的每一個方向、每一個姿態以至是每一句說話。例如,我們經常處理勞資談判,都深明在談判過程中,向站在對立位置的人釋出善意,在溝通中取得理解是非常困難的。

但在四小時的會面中,見到中央官員將大部分積極參與討論,以及合理地提出反對意見的人,視為朋友。這是需要很大的氣量!

而最重要的,我們期望在這個困難時間,各方能冷靜處理……如果,平台在半年前展開,局面將不一樣。